美文网首页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读书
读书 | 如何用一本笔记本,有效整理信息

读书 | 如何用一本笔记本,有效整理信息

作者: 发发执笔 | 来源:发表于2017-11-12 22:10 被阅读221次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短文,标题为《管脑袋叫什么》。

作者讲他从起床开始,一刻不停地接受信息,他认为这样是充实:“充实就是把仓库装满,一点空余不剩。”直到有一天,他颅骨作痛,于是去请教信息界的高人,希望他指导帮忙把自己脑袋里的东西清一清。作者说:“我脑袋胀。”高人惊讶地说:“你怎么还管它叫脑袋?我们早管它叫垃圾箱了。”

这篇有趣的小短文说出了一个现实,我们每天被迫接受许多信息,大脑成了一个被动的收件箱。久而久之,没有思考空间的大脑就会变成一个垃圾桶。我们迫不得已把垃圾桶清空,可是很快,大脑又会装满信息。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导致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被吸收和利用,而且削弱大脑的思考能力。

那,如何避免让脑袋成为信息的垃圾桶呢?日本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他的经典畅销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提出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信息活用法——一元化笔记法。

在这本书里,奥野宣之总结出笔记整理信息的三条规则、两种方法、五步输出。

三条规则: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

两种方法:手写和剪贴。

五步输出: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具体化。

一元化。只用一本笔记本,存储所有信息,不作分类,随身携带,随心记录。这样的好处是避免笔记本分类太多,造成混乱。只有一册笔记本的话,可以保持本子的持续性和自由度。

时序化。统一记录日期的格式,采用6位日期记录法。即用【171112】代替“2017年11月12日”。一本笔记本用完了,在封面写下笔记本使用的起、止时间,方便后期查阅。笔记本多了,依次为每一本编号。

索引化。所谓索引,就是给信息留下寻找的线索。方法有多种:制作目录、设置标签、在切口涂色。

上述三种方法适用于近一两年内的笔记本,如果要寻找几年前的信息,就要用奥野宣之的重点信息数字化法。这种方法需要把笔记本里的重要信息提炼出关键词,在电子表格中一一录入,格式为: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未来寻找几年前的信息时,打开电子表格,ctrl+F,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调出从前的笔记。

手写法记录的诀窍。

写清文字轮廓,空一行,用较大字号书写。

不同场合用不同的笔。

将常记的内容符号化,节省书写时间,方便回顾。如R-阅读,M-电影,P-计划,A-想法,E-饮食。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后逐条书写,信息引发的感悟和想法用“☆”标记后逐条书写。除了有效区分信息和感想,作者还认为这种记录方法是对自己的一种采访。

日期和日期之间,使用分隔线。

在日期旁附上标题,方便查找。

空一行书写,以便后续补充。

剪贴法记录。

使用粘贴法记录的好处有很多:节省手写的时间、增加笔记的生动性等。剪贴的东西可以是报纸、杂志,或者收据、小票、电影票、书籍的书签、卡片和腰封等等。粘贴在本子上的素材,最好留有阅读标记:实线、波浪线、圆圈或者文字备注。此外,照片、海报、外国硬币也是别致的记录手法。

五步输出是为了帮助我们把记录下的信息整理、加工、输出为灵感和想法。

第一步:收集素材。

随身带着笔记本,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能收集信息。记录的信息可以是:发现之事、疑惑之事、在意之事、所思所想。

书中,奥野宣之以他笔记十年的经验告诉读者:就算是无意义的想法也应该先记下来,因为判断笔记本上内容的价值的并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你现在根本不知道会变成怎样的将来的自己。

他提倡,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

第二步:咀嚼。

咀嚼即重读。奥野宣之在另一本书说:养成重读的习惯可让笔记的效果事半功倍。重读时尽可能留下标记,前后有关联的信息可使用“交叉参考”法标记。可相互参考、同一话题的信息可以在切口处涂上相同颜色,或者用相同的标签贴在相同的高度作为标识。

第三步:发酵。

卡片法:重读过程中遇到可用的、值得思考的话题或素材,把信息摘取出来,写在一张卡片上,使用排列组合的“重组法”进行长篇文章的构思。

A4纸法:在A4纸的最上方写下主题,回顾笔记本,寻找相关素材。每寻得一条,就在纸上写下一条。作者称此法为“移植法”,这种罗列方法可以将信息尽收眼底。

拼贴法:在剪报、书里和笔记中找到所需素材后,复印下来,拼贴在一张纸上,便于对比和引发思考。

以上三种方法最重要的点在于每一条摘取出来的信息下方,都要用数字标注来源,以便溯源。

最后两步:顿悟和具体化。

经过以上三步整理好信息素材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动手。

听过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接受了很多信息,依旧脑袋空空。把接受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关键在于动手。接受和记录是简单的物理过程,真正展现我们实力的是整理和输出的环节。

总结一下,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提出笔记本的三条规则:一元化、时序化和索引化。他提倡利用手写和剪贴的方法记录信息,通过重读、发酵和顿悟,使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碰撞出火花,成为我们输出知识的实用素材,以此达成有效整理信息的目的。

文末彩蛋

在读了奥野宣之的三本关于笔记的书后,我被这个笔记达人深深圈粉。他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手写和剪贴笔记,至今已有将近两百本笔记本。我们常说,往事如烟。对他而言,往事并不如烟,而是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他的过去,是可以被翻阅的。如他自己所说,他将不经意消逝的日子,变成确实存在的体验。

除了笔记的方法,我更喜欢他记笔记之外的小技巧。在他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我记住了这些笔记周边小技巧。

①用大文件夹存放书的封皮。

现在市面上很多书,封面和书本是分开的。很多人阅读的时候喜欢把书封拿下,随处乱放。久了便找不到封面了。奥野宣之建议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来存放书封。我读到这个法子的当天就践行了。我用的是上学时放试卷的文件夹,有一页页薄膜的那种。我把从书本剥离的封面和封腰一一插进去,心里有些小得意,以后再也不用看到四处散落的封皮和封腰了。如此一来,还能保存它们的完整和干净。

②封腰和书签贴在本子里。

这个方法可以用于记录读书笔记时。书的封腰通常会包含一本书的关键信息,把它贴在笔记里,书的概况尽收眼底。同时,它也可以让人联想到读这本书时的氛围和心情。

③笔记本后贴信封或者两页相黏,用来存放卡片等物品。

收集零碎或者待空闲时粘贴的小纸片,有了随本相连的信封会省事很多。为了方面抽取,信封向外的一页可以剪出一个“U”形口。

④用宽胶带直接粘东西。

有些东西用胶水粘贴可能不太方便,可以用宽透明胶代替。它能粘的东西有:外国硬币、徽章、树叶等。

⑤A4纸的三折变形法。

如果需要粘贴一份完整的A4纸资料,可以用到这个三折变形法。

对折时,错开两到三厘米左右。

将对折后长的那一端的边缘与折痕对齐后再折叠一次。

再次折叠后的部分朝上,贴在笔记本上。

看图比较好懂:

⑥独创版权页。

书的版权页就如书的简历,记录作者名、出版社名、发行日期和版次。奥野宣之发明了自己的“独创版权页”。(见图)

OK,这本书的笔记就到这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真的值得推荐。书里有许多关于记笔记的方法,都是可以直接上手就用的。

虽然网上很多关于这两本书的笔记、解读、干货,但是我觉得如果感兴趣,还是自己找书来读一读比较好。毕竟每个人的盲区不同,亲自阅读才能挖掘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还是那句老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的都是浮云。


#无戒365日更挑战 第十五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如何用一本笔记本,有效整理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wo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