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

作者: 高呀高呀 | 来源:发表于2021-06-12 22:42 被阅读0次
湘西的风景如此美!


“初五大清早落了点儿毛毛雨,河上游且涨起了龙船,河水已变作豆绿色。”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边城》毫不吝啬对于景色的着墨,湘西独特的美景随着作者的笔缓缓漫出来,轻轻引读者走进它的明净秀丽里。这是一个如此美的地方,即使不读故事只感受景色,也有足够的理由让你喜欢上这本书。有人说:读完《边城》却对去往湘西迟疑了,怕破坏心目中湘西的美。

湘西的情如此纯!


翠翠是爷爷一手带大的,俩人摆着渡船相依为命。翠翠长成大姑娘了,她不想离开爷爷,爷爷渐渐老了,他一心想为翠翠找到稳定的人家。

情窦初开的翠翠像当年的母亲只忠于自己的爱情,爷爷多怕翠翠重复女儿的悲剧。

大老天保选择“走车路”追求翠翠,他托媒人去提亲。二老傩送选择“走马路”追求翠翠,他站在渡口对岸高崖上为翠翠唱歌。

翠翠早在第一次见到二老时就芳心暗许,大老无论是在时机上或是在追求方式都毫无胜算,他默然退出。

可惜大老离家后就遇难了,只是意外吗,怕是情伤所致吧。爷爷知道翠翠和二老真心相爱,着急撮合的他只让二老心生间隙,毕竟大哥的死不能说与失恋毫无关系。

他们都压抑着自己,想要为至亲负责。而这似乎只能让二老和翠翠错过彼此。

故事中的留白还来不及让人想明白,故事已有结局。没有人只是为了自己,大家都很善良。

湘西的景与情如此相融!


“黄狗在屋外吠着,翠翠开了大门,到外面去上了一会儿,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

翠翠想:‘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

爷爷死了,湘西还是如此美,它仿佛冷静地在说,人的死去并不是悲痛欲绝能解决的。翠翠难以接受爷爷忽然的离去,她哭泣、她绝望。然而是的,她还是要面对,她要摆渡船,在这风景如画的湘西渡河上,她还要等那个她喜欢的人,虽然这不定有尽头。

如果湘西的美是为着某个人,对爷爷来说,是为了翠翠;对翠翠来说,是为了二老;那对二老呢?该是为了年轻死去的大哥吗,还是那个在等着自己的翠翠,又或者,湘西的美于二老而言,只敢是放在心中的永远的美。


湘西是故事的画布,而人是故事的画笔,我们打开《边城》读这个故事,似在目睹这幅湘西画作一笔一笔画成。

也许书中的景过于美,书中的情过于纯,它们相融在画作中如此浑然天成。

以至于合上《边城》,即使人们忘记了书中的内容,这幅如画般的故事却将久久留在了人们心中。

相关文章

  • 等待

    ——读《边城》有感 初读《边城》,给我这...

  • 美在边城 ——读《边城》

    “曾经有一个时代,男子善于妙手著文章,女子也会白描世态炎凉,他们和爱人白日携手游冶,夜里把盏到雾重月斜。离家...

  • 《边城》的水乡画面,让我想起了童年在农村

    初读《边城》,觉得作者以朴素的视角阐述农村的生活,对人物的描写传神到位。边城叙述着湘西一带的风土人情,读《边城》,...

  • 读《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诗意效果相结合的一篇文笔优美的中篇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在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

  • 读边城

    “一条小溪,一座塔,一片竹林,一条狗,一个女孩,一位老人”,这是沈从文《边城》中一方梦幻般的意境,一个不老...

  • 读《边城》

    边城图片 读边城更多的是源于它本身的名气 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湘西的事情,所以初读会有少许的不习...

  • 读《边城》

    一个多雨的江南,曾经,有一位老人,悠悠地在岸边,正饮着葫芦中的酒。“爷爷,爷爷。”老人缓缓的放下了葫芦,不远处的小...

  • 读边城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我更觉着它像是一副水墨画,清明上河图不过也是如此吧。 明明因为小徐整天心不在焉却把这本书安静地...

  • 读《边城》

    原来,这是个哀伤的爱情故事。走滩赶浪总是凶险,大老因此死了。只是,那晚与二老一同要唱一夜的歌却再也没机会唱了,心里...

  • 读 边城

    与其说是读,更确切一点说应该是听,当然,听也是一种读。 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遍沈从文的作品边城,意犹未尽,就又听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边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fw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