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神魔小说《西游记》是否也与现实社会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呢?走进吴承恩故居景区,探秘作者创作这部世界名著的心路历程,寻觅隐匿在小说背后的故事。
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内,是国内唯一一处纪念吴承恩的场所。其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舍和庭院及后花园组成,清新脱俗,幽静典雅,每处建筑的名称都别具匠心,像悟园、小尘世、石破天惊亭、松风轩、醉墨斋、射阳簃等,它们或取自吴承恩的诗词,或源于《西游记》的描述,就连厕所也取名“水帘洞”,里面配以雾化器,云蒸雾绕,恍若仙境一般。
我最感兴趣的是,景区对吴承恩一生经历的介绍。吴承恩于1504年出生在淮安的一个小商人之家,他自幼好学,能诗会赋,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其还喜欢搜集鬼怪传说故事。吴承恩虽然文采斐然,可其连年参加科举不中,原因在于他的文章飘逸洒脱,与科考所崇尚的八股文格格不入。吴承恩便在不忘初心与随波逐流间苦苦挣扎,直到60岁时才谋得一个八品芝麻官,又由于他不懂钻营,得罪了上司,被诬陷贪腐而下狱,后来虽冤情大白于天下,可他已无心仕途,专心著书立说了。
可见,吴承恩妥妥的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白,但他又为何能写出旷世奇书《西游记》呢?或许正是命运多舛的人生磨难使其寄情于小说,在里面可以自由地纵横驰骋,打破所有的世俗束缚,这从其对孙悟空的刻画中即可窥见一斑。悟空起初是天崩地裂出世的石猴,他天不怕地不怕,敢大闹天宫,搅黄蟠桃盛宴,推倒老君炉,被如来佛招安后,才随唐僧西行取经。
一路上,美猴王降妖伏魔大显神通,可他打死的都是些小妖怪,那些有背景的大boss,孙悟空却一个也拿捏不住,只得搬救兵,即请神仙来助阵,最终恶魔全现了原形,它们不是这个大神的童子,就是那个大仙的门生,总之都与上流阶层沾亲带故,岂是一个行者能够扳倒的?孙悟空也慢慢学得乖巧了,从一只毛手毛脚的泼猴,变成一个颇通人情世故的老司机,曾经的棱角也被磨得溜光水滑。这不正是吴承恩坎坷经历的神化版本吗?
吴承恩作了个千秋大梦,只是梦境多半是反的,他用亦真亦幻的文学作品映射真实的社会,在魔幻的世界里纵情地释放自我,可与天王老子平起平坐,能同阎王判官一决高下,何其洒脱,何其快意,然而又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无奈。一个文人能做的,也就是拿文字疗伤,在幻觉里自慰吧。他多么希望虚拟和现世能够统一,能够无拘无束地畅游在山山水水之间,不会被限流,没有被和谐,让满腔的热血化作天边瑰丽的风景,让动人心魄的美景涓流笔端。
徜徉于吴承恩故居,辗转在轩亭之间,每处景致都似乎在述说着吴老的心迹。“小尘世”是其“余自生世人,痴心小尘世”的真实写照,唯有认清了周围的现实,才会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然。“悟园”大门两侧的对联更是吴承恩的真情流露:“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正应了电视连续《西游记》主题曲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2023.6.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