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6317字
预计阅读:14分钟
革命胜利的保障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民解放军战史总结为“不拿薪饷的军队,打败拿薪饷的军队的过程”。那么革命的经费是怎么解决的呢?如何保障这支队伍的运营与事业持续发展的呢?
在《毛选》第一卷中有前后紧挨着的两篇文章讲“党的经济工作”,前一篇主要阐述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方法,后一篇讲述了我们的经济政策原则与成果。两篇文章主题紧密相连,所以本期合并为一期,以方便我们学习理解,它们就是《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和《我们的经济政策》。
一、写作目的:为革命胜利提供经济保障
这两篇文章写于1933年至1934年。《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是教员在1933年8月12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的一部分。《我们的经济政策》是在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
苏联反富农斗争的影响
促使教员要写这个主题的文章的原因,是由于革命胜利需要经济保障,而党内充斥着不重视经济工作,或者忙的时候顾不上经济工作,觉得等到战争胜利了再做经济工作等错误观念。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土地政策(尤其是在苏区内彻底清查地主、富农隐瞒成分,进一步在苏区执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查田政策”。由于阶级划分的具体标准和配套政策没有跟上,导致各地高定成分突出,误伤了中农,给自己制造了假想敌,破坏了与群众的关系),则对根据地的建设和革命战争有着直接的影响。
1933年,尽管日本加快了侵略我国的步伐,北方民族身处艰难抗日中。然而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国民党反动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并对各根据地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加上各地奸商及反动势力对根据地金融和工商业的破坏,根据地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困难,做好经济保障工作对苏区也更为迫切。
王明路线的后果 — 来自网络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听听教员怎么说以及教我们怎么干的。
二、胜利保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经济工作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重视经济工作?
1.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战争的彻底胜利。
2.为着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
3.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4.为着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且教育他们,使战争得着新的群众力量。
5.为着从经济建设去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去巩固工农民主专政,去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
(二)为什么不能等革命胜利了才搞经济建设?
1.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
2.敌人在进行经济封锁,奸商和反动派在破坏我们的金融和商业,我们红色区域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妨碍。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困难克服,革命战争不是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吗?
3.盐很贵,有时买不到。谷子秋冬便宜,春夏又贵得厉害。这些情形,立即影响到工农的生活,使工农生活不能改良。这不是要影响到工农联盟这一个基本路线吗?
4.工农群众如果对于他们的生活发生不满意,这不是要影响到我们的扩大红军、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工作吗?
5.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这就不是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
(三)我们当前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1.我们一定要经过同志们在这次会议上的讨论和会后回去的传达,在全体政府工作人员中,在广大工农群众中,造成一种热烈的经济建设的空气。
2.要大家懂得经济建设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性,努力推销经济建设公债,发展合作社运动,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
3.每个县要设立一个粮食调剂分局,重要的区,重要的圩场,要设粮食调剂支局。一方面要使我们的粮食,在红色区域内由有余的地方流通到不足的地方,不使有的地方成了堆,有的地方买不到,有的地方价格过低,有的地方价格又过高;一方面要把我区多余的粮食,有计划地(不是无限制地)运输出口,不受奸商的中间剥削,从白区购买必需品进来。
4.要努力去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多造农具,多产石灰,使明年的收获增多,恢复钨砂、木头、樟脑、纸张、烟叶、夏布、香菇、薄荷油等特产过去的产量,并把它们大批地输出到白区去。
(四)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怎样使用呢?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券
一百万供给红军作战费,两百万借给合作社、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局做本钱。(1930—1934年,为筹措革命战争经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行了三次共18种公债。公债通过宣传鼓动方式,动员工农群众自行购买,禁止通过命令强迫。)
其中又以小部分用去发展生产,大部分用去发展出入口贸易。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发展生产,并且要使生产品出口卖得适当的价钱,又从白区用低价买得盐布进来,分配给人民群众,这样去打破敌人的封锁,抵制商人的剥削。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
(五)正确的工作方法
1.从组织上动员群众。
首先是各级政府的主席团、国民经济部和财政部的同志,要把发行公债,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发展生产,发展贸易这些工作,经常地放在议事日程上面去讨论,去督促,去检查。
其次,要推动群众团体,主要的是工会和贫农团。要使工会动员它的会员群众都加入经济战线上来。贫农团是动员群众发展合作社、购买公债的一个有力的基础,区政府和乡政府要用大力去领导它。
其次,要经过以村子、屋子为单位的群众大会去做经济建设的宣传,在宣传中要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讲得十分明白,要把改良群众的生活,增加斗争的力量,讲得十分实际。号召群众购买公债,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巩固金融,发展贸易,号召他们为着这些口号而斗争,把群众的热情提高起来。
2.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每一个同志喜欢的应该是群众化的方式,即是每一个工人、农民所喜欢接受的方式。
3.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需要有很大数量的工作干部。
4.经济建设在今天不但和战争的总任务不能分离,和其他的任务也是不能分离的。
只有深入查田运动(期间出现了左倾错误),才能彻底地消灭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迅速地走入经济建设的战线上来。
只有坚决地实行劳动法,才能改善工人群众的生活,使工人群众积极地迅速地参加经济建设事业,而加强他们对于农民的领导作用。
只有正确地领导选举运动和跟着查田运动的开展而开展的检举运动(检举工农民主政府工作人员的某些不良行为,并且通过检举,清洗混入革命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己分子等。),才能健全我们的政府机关,使我们的政府更有力地领导革命战争,领导各方面的工作,领导经济工作。
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一天也不要忽略扩大红军的工作。
为纠正土改中的偏向,明确了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
最后教员总结:没有红军的胜利,经济封锁就要更加厉害。另一方面,发展了国民经济,改良了群众生活,无疑地就会极大地帮助扩大红军的工作,使广大群众踊跃地开向前线上去。总起来说,假如我们争取了上述的一切条件,包括经济建设这个新的极重要的条件,并且使这一切的条件都服务于革命战争,那末,革命战争的胜利,无疑是属于我们的。
三、增收节支:我们的经济政策
(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目的:在于破坏红色区域,破坏正在前进的红色区域的经济建设工作,破坏已经得到解放的千百万工农民众的福利。因此,他们不但组织了武装力量进行军事上的“围剿”,而且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
(二)我们的经济政策原则: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三)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1.领先发展中的农业生产
(1)成果突出:1933年的农产,在赣南闽西区域,比1932年增加了15%,而在闽浙赣边区则增加了20%。川陕边区的农业收成良好。
红色区域在建立的头一二年,农业生产往往是下降的。但是经过分配土地后确定了地权,加以我们提倡生产,农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增长了,生产便有恢复的形势了。现在有些地方不但恢复了而且超过了革命前的生产量。有些地方不但恢复了在革命起义过程中荒废了的土地,而且开发了新的土地。很多的地方组织了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以调剂农村中的劳动力;组织了犁牛合作社,以解决耕牛缺乏的问题。同时,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了生产工作。
(2)成功原因:这种情形,在国民党时代是决然做不到的。在国民党时代,土地是地主的,农民不愿意也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良土地。只有在我们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对农民的生产加以提倡奖励以后,农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才爆发了起来,伟大的生产胜利才能得到。
(3)当前任务:在目前的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蔗、竹等的供给问题。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面,对于某些重要农产作出相当的生产计划,动员农民为着这样的计划而努力,这是容许的,而且是必须的。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有进一步的注意和努力。
(4)困难问题:关于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方面的困难问题,如劳动力问题,耕牛问题,肥料问题,种子问题,水利问题等,我们必须用力领导农民求得解决。
劳动力不足:有组织地调剂劳动力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是我们农业生产方面的最基本的任务。而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的组织,在春耕夏耕等重要季节我们对于整个农村民众的动员和督促,则是解决劳动力问题的必要的方法。
耕牛不足:针对不少的一部分农民(约25%)缺乏耕牛的问题,组织犁牛合作社,动员一切无牛人家自动地合股买牛共同使用。
其他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目前自然还不能提出国家农业和集体农业的问题,但是为着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各地组织小范围的农事试验场,并设立农业研究学校和农产品展览所,却是迫切地需要的。
2.逐渐恢复中的工业
(1)问题难点:因为敌人的封锁,使得我们的货物出口发生困难。红色区域的许多手工业生产衰落了,烟、纸等项最显著。
(2)现状分析:我们有广大群众,有市场需求。应该首先为着自给,其次也为着出口,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两年以来,特别是1933上半年起,因为我们开始注意,因为群众生产合作社的逐渐发展,许多手工业和个别的工业现在是在开始走向恢复(主要为烟、纸、钨砂、樟脑、农具和肥料(石灰等))。
(3)解决方案:工业的进行需要有适当的计划。在散漫的手工业基础上,全部的精密计划当然不可能。但是关于某些主要的事业,首先是国家经营和合作社经营的事业,相当精密的生产计划,却是完全必需的。确切地计算原料的生产,计算到敌区和我区的销场,是我们每一种国营工业和合作社工业从开始进行的时候就必须注意的。
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的对外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食粮和钨砂的输出,以及粮食在内部的调剂等迫切需要。闽浙赣边区由于对外贸易局等机关的设立,已得到初步的成绩。
3.前途光明的国民经济(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
(1)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国营的工业或商业,都已经开始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2)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私人经济目前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当前在红色区域以小规模经营的形式运营。
(3)合作社事业:处于极迅速的发展中。据1933年9月江西福建两省17个县的统计,共有各种合作社1423个,股金30余万元。
发展得最好的是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其次是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的活动刚才开始。
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所以,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和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应该是与奖励私人经济发展,同时并进的。
(4)筹款措施:为着发展国营经济和帮助合作社经济,我们在群众拥护之下,发行了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这样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解决经济建设的资金问题,乃是目前唯一的和可能的方法。
(5)注意事项: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发行纸币: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明显的效验已在闽浙赣边区表现出来,在中央区也已开始表现出来了。这一方针的着重的执行,是我们财政机关和经济机关的责任。这里必须充分注意: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基本上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单纯财政的需要只能放在次要的地位。
反对贪污和浪费: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我们对于国家收入的使用方法,应该和国民党的方法有严格的区别。
最后教员呼吁:在全中国卷入经济浩劫,数万万民众陷入饥寒交迫的困难地位的时候,我们人民的政府却不顾一切困难,为了革命战争,为了民族利益,认真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作。事情是非常明白的,只有我们战胜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只有我们实行了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经济建设工作,才能挽救全国人民出于空前的浩劫。
四、正确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提起中共党史,许多人立刻就会联想到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革命群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然而当时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共,除了缺枪,还缺钱。
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军费就是个大头,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人衣食住行需要钱,武器弹药需要钱,侦查信息需要钱,营救同志需要钱,抚恤烈士家属需要钱。
枪杆子出政权。没有钱,哪有枪?没有枪,如何赢得最终胜利?所以领袖要解决方针路线问题,但要落地想法,还得解决钱从哪里来。
国防大学马祥林老师在其作品《红色账薄》中写到:财富既是战争的因,也是战争的果;一切的纷争,归根结底都是利益之争;夺取国家政权的过程,同时就是夺取国家资源的过程。
一部红色革命史就是一本本“红色账簿”
为了解决党的初期创业经费,我们先辈从靠外资援助(共产国际-但主要资助了国民党)、革命群众捐献(以李大钊为代表),到开书社报社、办合作社(如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中国第一个工人股份制企业)、办学校、开店铺、办工厂、发公债、打土豪、开银行等甚至像徐特立通过孤儿院特色经营(以社会慈善低价进货再售卖商品、组织孤儿军乐团)等创新手段筹款。
涌现了像毛泽民、熊瑾玎(ding)、易礼容、陈云等经营能手。不得不感慨先辈们的聪明才智与创业艰辛。
要说创业启示,主要有两点:
1.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要说国共合作,国民党主要也是看重了我们党善于发动群众的优势。无论是毛泽民在经营文化书社过程中增加品类、网点;还是“安源工人俱乐部”(后更新为“工人消费合作社”)将口号“联络感情,交换知识”改为“创办消费合作社,可以买到便宜货”;或者后来将“打倒土豪掠绅”改为“打土豪,分田地”。都无不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正确路线。
2.坚持使命驱动: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
为穷苦人打天下,让人民当家做主!没有外资(南昌起义前夕,共产国际告知不予资助)也要干,财尽人未散(从1927年实行志愿兵制,到新中国成立实行军衔制之前,人民军队没有正式发过一分钱军饷,而是采用供给制,只领为数不多的津贴)。
更有夏明翰临刑前喊出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千古绝句。
纵观中外,人民解放军作为一只不拿薪饷的弱小军队,战胜了若干支有着丰厚薪饷的强大军队,最终赢得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都不能不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