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是走过的地方太少了,我会大惊小怪于沿途的微不足道,诸如一块形状怪异的石头,一棵身躯拧巴的树,也可能是迷路的小狗小猫。我在顷刻间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它们,一见如故的感觉,像是得了一种病。而唯独一张张脸孔在我眼里留不下任何痕迹,可能因为他们与我太相似,太了解了。作为同类,相互欣赏并且相看两不厌,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的目光乐意追随那些被忽略的小物,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并时不时涌起一股冲动想俯下身与它们攀谈一番。我油然升起的怜爱源于在一枝一叶中看到了渺小而平凡的自己,微薄地支撑着内心的顽强。
走在福州市的三坊七巷,每一个巷子里都有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你看或者不看,这一路的林林总总就在那里,它们在等懂得的人靠近并走进彼此。有人步履匆匆,不经意就错过了某个细节。最初我有点蒙圈 ,在半路猛然顿悟:要放慢脚步,慢走慢看,眼睛不停歇才有收获。必要时动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刻,世间的一见钟情没有几次,何不留住这人与物之间的怦然心动?看来来往往游人淡定的表情,我显得有点突兀,动辄就大呼“哇,好美!”宛然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失态。
不过,好在都是陌生人,谁都顾不上彼此。有几处真的要特别说一下:在一个洗手间旁边的洗手盆旁边,放着 几瓶绿萝,让我眼前一亮,这是在别处看不到的布置,所谓的人文情怀,不就是这样的吗?这样细腻的设计,一定不是无意而为。我发自内心地惊喜着这样的独具匠心。另一处是在咖啡屋的门厅墙壁上两行字: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的地方。这句话是莱昂纳德·科恩的《颂歌》里的歌词,是一句经典名句。可惜,这位艺术家已经不在人世。在中国一个巷子里能看到它,真是惊喜。类似这种书屋,书画展还有好多,且名字都特别有情调,比如一纸时光,比如揽季。
在一个小店里吃饭,一位本地大姐坐在对面,得知我是北方人,便介绍说这家店里的捞化最正宗,生意很好。我要了一份,吃不太习惯,其实就是米粉而已嘛。我特别想吃北方的面条和玉米了。那位姐笑着说:你出来旅游就是要感受不一样,吃不一样的口味。即使那种小吃再难吃,也要尝一下,感受一下当地人的饮食方式。她还说,福州的三坊七巷值得好好逛,它几乎涵盖了中国半部近代史。我虽然看了一些,但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全部参观,真的遗憾。不过,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补上这一课。
鲁小南于2019.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