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说,颜回这个学生,对我的教学没什么帮助,他对我所说的话,都是赞同的。
孔子这么说,并不是在责怪颜回,其实是在赞美他,聪慧,悟性高,完全听懂我的讲话。
但又为什么说「非助我也」,其这句话也不要太认真听,孔子只是说,别人都有一堆问题要问我,人家问了,我就答呗,在我回答之际,我又多了一些理论的建构而已。
颜回既不问,我就没得说一些新东西了。
那么,是不是有问问题的学生才是对老师有帮助的学呢?
其实,学生问问题,老师回答,首先是对学生有帮助,前面不是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吗?
好问的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强烈,才会学得好。
只是这个同时,老师面对各种不同角度的问题,回答之际,又多了些说法而已,因此也有助于老师建构新说。
但是,老师的学问不是靠学生问出来的,而是靠老师自己的研读深思而来的,只是在问答之际,又增加了新东西而已。
问不倒的老师,才是有真材实料的好老师。
那么像颜回这般不问问题的同学,对老师就没有帮助吗?
也不是。学生学习老师印证。
现在是,老师讲课学生领悟,虽不是印证,但也是心心相映,至少是让老师欣慰高兴喜悦的。
至于颜回他自己,他有他自己不一样的角色,领悟力高,可以做助教,可以协助老师著书立说,一样是有大贡献的。
这句话当然也告诉我们,总是能问问题才是好的,因为人与人要能互动。
「子入太庙,每事问」,这就是一个好的态度,对主事者的尊重。
所以,任何互动性的场合,人们还是要多开口,多交流,促进智能的增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