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吴起在魏国实行变法,时间长了,很有成绩。相国公叔座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吴起取代,整日忧愁不已。
有个幕僚看到公叔座忧心忡忡,问公叔座是什么原因,公叔座将自己的担心告诉幕僚。幕僚略微沉思之后,对公叔座说道:“想搞倒吴起很容易。吴起有才但自视甚高,受不得一点委屈,刚则易折。咱们可以针对吴起这个弱点下功夫。”
公叔座一下子来了兴趣,问道:“应该怎么下功夫?”
幕僚接着说道:“我听说大王(魏武侯)有一个公主尚未许配人家。主公可以趁机跟大王进言,说吴起很有才能,但是就怕我们魏国庙小,无法使吴起一直呆在这里,不如将吴起招为驸马。”
听到这里,公叔座不由皱起眉头,诧异道:“这样,岂不是让吴起更加受到大王的宠信?”
幕僚凑近公叔座耳旁,对公叔座耳语道:“主公可以接着跟大王说,如果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那么他一定会拒婚,这样大王就应该早做打算了。”
接着幕僚又对公叔座说道:“主公在跟大王说之前,先请吴起到家中赴宴,同时交代夫人在宴会上尽情的羞辱你。吴起见识到了公主的刁蛮,肯定会认为大王的家教很差,说不定就会拒绝大王的赐婚,到时候他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公叔座听从了幕僚的建议,吴起果然拒绝了魏武侯的赐婚,魏武侯开始猜疑吴起,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处理吴起。但是吴起回到家中之后越想越怕,认为魏武侯已经起了杀心,于是连夜逃到楚国。
虽然这个幕僚只是历史上不曾留下过名字的小人物,但是他给公叔座所出的这条计策却体现出高明的智慧来。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是阴谋,但是在最终显示出效果之前却没有露出一丝阴谋的迹象。
正如檀道济所写的三十六即中开篇所阐明的宗旨:“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谋正是要隐藏在常见的事物中才更容易得逞。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幕僚计谋的高明之处。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这个计谋毫无副作用,万一没有成功,也不会让吴起或者魏武侯怀疑公叔座,对实施者来说,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计谋。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任何反常之处,不会让吴起和魏武侯产生警觉。
官员之间往来宴请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而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还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公主在宴席上出现也是正常的事情。而丞相向君主建言献策也是份内之事。整个阴谋的实施过程中,毫无反常之处。任何人,魏武侯和吴起不是同时知道这两件事,是感受不到一丝一毫阴谋的影子的。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稳赚不赔,万一吴起真娶了公主,有朝一日吴起地位位于公叔座之上,那么,今天公叔座邀请吴起饮宴以及向魏武侯建议将公主赐婚都是对吴起示好。在吴起眼中,公叔座始终也是一个厚道人,在吴起心里也不会将公叔座视作敌人。
而整个事件中,吴起也充分暴露出了自己的问题。
毫无疑问,吴起的才能出类拔萃,但是也正如幕僚所说,自视甚高,受不得一点委屈,换做一般人,即使看到公主羞辱公叔座,也会想,一母同胞,尚且性情不同,公叔座的夫人虽然很刁蛮,但是并不代表其他公主也同样刁蛮。何况娶了公主,便成为皇亲国戚,即便公主刁蛮一点也都可以忍受。
宁折不弯固然可以说是美德,但是现实中的事情,总需要我们适当的做出取舍,总是自视甚高的强硬态度,会很容易碰到一鼻子灰的。
因此,这个故事除了告诉了我们使用阴谋的最高境界外,也是在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便你才高八斗,也应该心怀退缩之心,如果处处刚硬,必不得长久。
这是我的心情杂货铺,我在这里用心灵写作,也许文采不够斐然,但是绝对真实可信,有喜欢的朋友请扫描关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