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未必真

作者: 南桑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4-04 22:26 被阅读26次

      和同学吃晚饭时,发现平时走过的白杨树上面,有很多麻雀。一根根树枝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麻雀,就像一个个鸡蛋被插在很长的一根竹签上。突然,我恍然大悟。知道白杨树下面,那些原本属于长青树上的种子,为何会大量掉到白杨树下面了。很可能是这些麻雀的杰作。

      是这样的,平常吃饭,总会经过这排白杨树。树下面经常有那种黄豆大小般的黑色小圆果,脚踩下去,会发出“啪”的一声响,然后里面黑色的果汁会喷出来。有时候,这种果子还会砸到人头上。

      于是,同学们就说是白杨树上长的果子。而我坚持认为,这不是白杨树上的。因为白杨树的种子类似于垂柳的,都是开春之后,一团团白色的东西。有点像缩小版的棉花。不可能是这种黑色的小果。而这种果子,非常类似于常青树的果子。

      但如果按照我的说法,这些果子是如何跑到白杨树下面的呢。我给出的解释是阿姨早上扫地时扫到下面去的。但这也解释不通,因为虽然白杨树所在路面比旁边常青树路面低,但是两个路之间有个高出路面的石制挡板。直接扫,是扫不过去的。那怎么会这样呢?这几天每经过白杨树下面时,我就会思考一下。但始终都没有想到结果。

     今天,一看到这密密麻麻的麻雀,我就明白了。很有可能是这些小精灵们叼着吃,不小心掉下来的。

      但这只是猜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种子不是白杨树上的。今天的另外一件事情,证明了这些种子不是白杨树的。

      去买唇膏的路上,经过另外一排白杨树。周围没有常青树。我在这些树下面仔细查看,没有发现那些黑色的果子。一个都没发现,并且,这些白杨树都是那种很粗壮的,和有果子的那些白杨树粗细相当。

      通过这件普通的事情,让我真真切切的感悟到一个道理:眼见,未必真。这件事中,在树下路面上看到很多被踩烂了的黑色果子,甚至有时候走在白杨树下还可以被果子砸到。不知道实情的人,都会以为,这些果子是白杨树上的。“事实”多么明确啊!

      可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将这个感悟展开,就是做重大决策时,要对事实的真相调查清楚,不能够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这也蕴含了另外一个道理:勿偏信。不要仅仅看了一眼,就对事情下定论。做事情不能偏信一面之词,偏信表面现象。为了不被表面现象蒙蔽,一方面要拓展见闻、丰富人生经历,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际考察得出的结论。

     今天,白杨树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理课,它告诉了我:眼见,未必真和勿偏信。

相关文章

  • 眼见,未必真

    和同学吃晚饭时,发现平时走过的白杨树上面,有很多麻雀。一根根树枝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麻雀,就像一个个鸡蛋被插...

  • 眼见未必是真

    我是樊登读书的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331天,学习《论语》第七天。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 眼见未必为真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曼巴笔记! 我打小就有一个习惯,喜欢记忆熟人的背影,因此哪怕在密集的人群中,我也能一眼看到...

  • 眼见未必为实,心想未必为真

    1.觉察故事。 昨天看到小伙伴谈到与母亲关系的问题,想到自己的样子。过去的这个假期里发生了好多好多的事情,最近总有...

  • 自律的生活需要一点从众心理

    一是眼见未必真; 二是眼见之后,还要用心去判断; 三是判断之后,要么摒弃漏洞,要么弥补漏洞。

  • 不要被眼睛所见迷惑了

    文(松子)眼见未必为实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我认为眼见也未必为实。请不要只用...

  • 眼见未必实

    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差点没有买到返程的票,车厢里人满为患,我的对面是爷爷奶奶带着他们的小孙子的组合,小男孩五岁左右,...

  • 眼见未必属实

    昨晚,下班后,由于最近下雪,天寒地冻。只好窝在宿舍,百无聊赖之际,在消防中控室值班的同事,说起刚才发生自己身上的一...

  • 2020-05-06

    【标题】亲子沟通密码 【字数】 【正文】情绪如四季,陪伴就好。 1-眼见未必是实,耳听未必是真,给自己和孩子五分钟...

  • 《思考,快与慢》--眼见未必为真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在信息匮乏的状态下做决定,下结论;但是有时候,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处于信息匮乏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眼见,未必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qp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