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忆起多日不曾去榕书,倍加思念。随打开链接看老友,心诧异,几十篇文章无踪影,连头像也消失。
以为网络不好,反复试依旧,疑惑在心中升腾。当初注册榕书完全是受文友谢寒影响,第一念头就是想请教谢寒,又觉不妥。谢寒现在可是大忙人,两个专题的签约作者,网上又有美食授课。
罢罢,打消念头。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去百度问清楚,百度解惑:榕书是个吞吐量很大的纯文学平台,即便是过稿文章,热度不高,也会被淘汰。
文章勉强过稿,无人问津,刷新是必然。再说自己几个月不曾光顾,平台自有平台规则。没怨言,无遗憾。
推心而问,在榕书曾写过一篇文章,篇篇都是在简书写好,再复制过去。这样费时费力,究竟为何?
当时是心血来潮,也有备份意思。现在想来大可不必,过去的文字自己都不愿翻看,更何况别人。人人都喜新厌旧,该过去的就让它去吧!
唯有把握当下,不辜负现在,把不多的时间花在写上。冷静分析自己写作目前所处的困境,为什么写作一直处在干呕阶段,时有时无,时多时少呢?原因有二:一读书太少,词句太贫乏。二写得太少,没有量的突破,质就谈不上,思路更打不开。
这些人人都懂的道理不难,但要做到却很难,做到极致更难。能做到极致也就超凡了,成为宗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