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周日的清晨早起,也是按照惯例先完成读书学习并翻译古文句子的个人日行一善,力争继续通过学着反思深思并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曾子接着又说:“学生冒昧地向老师请教圣人的德行,难道就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孔子先生说:“天地生万物,其中最尊贵的是人。人的所谓德行,再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孝道里面没有比父亲有最尊严的地位更大的了。父亲最尊严的地位,没有把父亲的神明来和上天一同享受祭祀更大的了,而周公旦就是这样的人啊。从前时候,周公在郊外祭祀他的先祖后稷让他配同上天;在明堂宗庙祭祀文王让他配同上天。因为如此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带着贡品前来助祭。因此说圣人的德行,哪有比孝道更大的呢?”
所以子女对于父母的亲情产生在父母膝下嬉戏的幼年时期,日后才会用这种亲爱之情回馈奉养父母更加尊敬父母。“圣人根据对父母的敬畏的心来教导人们懂得礼敬,根据对父母的亲近的心来教导人们懂得仁爱。所以圣人的教化。圣人所依据的就是孝道这个根本啊。父子之间的慈孝之道,是天性使然啊,它表现在君臣之间就是一种大义了。父母生子延续宗嗣让孝道得以传承,没有比这种人伦关系更重大的了;父亲既有君的尊严又有父的慈爱,没有比这种恩义更厚重的了!所以若是不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别人,那就是违背道德的;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却去尊敬他人,那就是违背礼义的。君主应当顺乎天性孝顺父母不得违逆,否则老百姓就会无以仿效了。君主若是违背道德礼法,国家一定会招致灾难,否则即使获得崇高权位,君子们也不认为是可贵的了。作为君子则不做这样的事,说话前一定会考虑是否可说,行动前一定会考虑是否能大众悦服,建立德行合乎正义值得尊敬,所作所为值得效法,仪容举止遵礼值得观摩,一举一动合乎法度值得赞叹。这样一来大家就会敬畏他爱戴他,以他作为民众的榜样,因此君子能最终实现道德教化,从而畅通他的策命令。《诗经·曹风·鸤鸠》里说:‘一个善人君子,德行是没有任何欠缺的。’”
长话短说,以上这段文字啰啰嗦嗦地向我们道出了孝道的深刻内涵——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礼节,直接就是人伦道德的根基关键。重中之重,就如同树木深深扎根土壤才能枝繁叶茂,孝心就源自于对父母天性的深爱与崇敬,这种至美情感然后自然延伸为对他人的仁爱、对社会的责任感。孔子先生强调,真正的君子有扎扎实实的行动力终于将孝心内化为言行准则,并以身作则有执行力之后,才能赢得民心、推行教化。这就在提醒我们:一切美德都从善待家人开始,由近及远推己及人,最终凝聚成和谐社会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