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融合的陷阱
昨天带着两个孩子去同盟小镇玩。大宝走在前边似乎有心事,全程沉默。加快脚步跟上他,询问原因。大宝解释道,没什么,就是起床后感觉很疲惫不想说话。谁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尊重他人即可。但老公却似乎受到感染,也变得郁郁寡欢。
此情此景,我想起了书中提到的“情感融合”。很多家长分不清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把孩子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裹挟在一起。孩子难过,他也难过;孩子不高兴,他也不高兴。
其实我们要学会情感自主,把孩子的体验和我们的体验分开。情感自主看似是分离,实则更有助于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
我们大多数时间享受不到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觉,是因为我们没有与他们的原本样子沟通,而是把自己的内心状态投射到他们身上。孩子接受了这种投射,我们就会感受到彼此亲近。但这种亲近,是一种虚假的感觉。
就如孩子不高兴时,家长总试图让他高兴起来。他高兴起来,皆大欢喜。但他的那种强颜欢笑,是一种假象。这样并不是和孩子在真正的交流,而只是和我们的内心投射在交流,那仅仅是我们心目中孩子的形象。一旦孩子不接受这种投射,亲密感觉就会消失。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总想挣脱我们获得自由。我们要做的应是鼓励子女去做自己。因为只有独立的个体,才有能力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
觉醒的父母,要学会把自我情绪从孩子身上健康的分离。我们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也尊重他人不同的情绪。只有情绪的分离,才能真正使两颗独一无二的心联系起来。
培养情感自主能力
我们常说青春期的孩子难搞。事实上,亲子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由父母发起的战争引起的。孩子们叛逆、想要独立,他们想要与父母的情感投射分离,但父母却总试图对抗孩子为实现自然健康且必要的分离而做的努力。难搞的是父母。
孩子要独立自主时,多少父母是惊慌的。这样的父母,很难与孩子建立真正的亲子联系。
每个人都有权利感受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立于别人的,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再把自己对他们的印象投射到他们身上,而是尊重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他们选择的人生道路。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经历人生,他们就更能够承担适当的风险。他们能够安心做自己,就会有一颗敞开的心去信任和爱护他人。越是情感独立有主见的孩子,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会用健康的方式依靠我们,与我们建立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