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兴旺看教育,一个家庭的教育看女人。当女孩结婚后就告别这个称谓,成为女人了。
一个家庭生个女孩,长者说,女孩子肯定要嫁人的,姓随夫家,所以女孩子不要供她们读太多的书。错!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和思想都取决于这个家庭的女人。
我的家族中,奶奶决定着父辈人读书的多少,父辈一人以此用读书改变命运。把一大家族的人带到了城市。可谓是农村人的翻身。我从这次翻身之后,接触到了城市教育,告别了农村。假如没有奶奶当年的坚持,父辈乃至我们这代人肯定在家种着微薄的土地,日复一日。奶奶去世之后,整个家也就没有了原来的团聚。奶奶像各个小家的纽带一样,又像一颗大树的树干,我们在树上开枝散叶。
母亲这一代也是鼓励孩子受教育。姥爷经常说读书吧,念书吧。姥爷的子女没有一个读到大学的。还好,孙辈中有几个大学生,也算是完成了姥爷生前对读书的渴望。母亲是姥爷众多子女中,经济最不宽裕的。但是我能从大学门走出来,也是归功于母亲。母亲让我继续读书,也使我头脑更丰富,见识更多的人,走更远的路。
都说犹太人有智慧,很少人知道犹太的女人非常会教育孩子。孩子在很小的婴儿期间,就被妈妈抱着,妈妈把书上抹一层蜜,让孩子去舔,舔的过程感觉到甜,孩子会对这种甜味有记忆,久而久之也会喜欢读书。书中都是先前人的智慧,加之犹太人的勤奋。所以他们的智慧一直延续着。
很多女孩子被父母供到大学之后,大学没毕业就着急结婚。父母们说,你看早结婚多好啊!女孩子嘛,就得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身边很多人拗不过父母的安排,说父命母命难违,实际上都是自我的一种妥协。安稳多好,拼搏多累,我在这安稳的小圈子里月月领工资。一旦经历一点风吹草动,那安稳的工资成了生存的唯一救命稻草。女孩子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技之长,发展并延续这项特长。
W公司有一个很胖的女孩子,女孩子其貌不扬,看一眼就会立马忘掉的那种。一次公司年会上,一只拉丁舞嗨翻全场,公司老总对这个女孩子印象深刻,她一跃从地级城市小员工被提拔到省会城市来。
女孩子在大学期间尽量用寒暑假时间出去走走。有钱的想去哪去哪,没钱的利用上学期间赚钱。走多了路就知道自己适合哪条路。就像恋爱多了知道自己适合哪种类型。
女孩的精神世界丰富,不为金钱所动容,努力赚钱并善待自己。自己优秀了,也会有相应的优秀人来搭。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很多女孩一毕业就被问,你怎么还不结婚?结婚了被问,你怎么还不生小孩?这种问题,好像是女孩生出来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一样。你二十几岁就结婚生孩子吧!再不结婚就找二婚的了。这么说,好像八十岁就得在病床上等着走进坟墓一样。
女孩到女人经历的是半边天,女孩到进入学校打开的不仅是个人的眼界,更是一个家族的兴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