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育人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班主任,我有明晰的育人目标:教育孩子们要正直、善良、肯努力,有担当,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仁爱的个性,将来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公民。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看护好学生的心灵,才能坚守住素质教育的本质。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火车需要两条轨道。学校教育也一样。既要有学业的进步,也要进行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也即德育工作。关于思想教育,多数孩子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
那就让我们一起经历共同的故事。故事本身会说话。
1.家校联手,共同教育。
许多父母由于为生计而奔忙 ,没有心力来关注和教育孩子。或者,他们也没有专业教育知识,想教育孩子却有心无力。而把教育子女的大部分任务推卸了出去,交给了学校和老师。
而最好的教育效果,应该是家校联合,共同实施教育。
我每两周(学生两周回家一次)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反馈班里的情况,讲述我们班的故事。原来是打印,每人一封带回家,家长阅读并签字,也可以提提建议。后来,打印太繁琐,就用校信通发出去了,每条限制180字,要分好多条才能发完。目前已写了一万多字,都存有电子档。
在书信里,我与家长谈谈孩子们的进步与不足,聊聊我们的班级共读的书籍及我们的电影课程,请有兴趣的家长进行亲子共读,有条件的家长陪孩子看看我们精选的电影。这样,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 ,就有了共同话题,就会少些代沟,亲子关系一定会更好。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子共读或者共同看电影,可以为教育孩子提供很好的途径和渠道,从而摆脱空洞的说教。这也是我费心费力组织电影的重要目的之一,当然,看电影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看完电影以后的整理和表达,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就会理解和配合我对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教育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最后,作为编织故事的幕后导演,我既为人师又为人母。我深深地知道,每一个母亲把心爱的孩子送进学校时,内心深处可能都会像台湾作家张晓风那样感慨并忧虑着:“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们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这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我的答案仍然是:我想要自己的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我就给学生们什么样的教育。当然,这需要睿智的爱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达到这种境界,我一边啃读教育学经典著作一边理论联系实际,尽力打造一间完美教室。现在的我,再也没有铿锵有力的话语,只希望做一个一直在行动的教育农人,只希望能默默地、宁静地、不被打扰地呆在教室里,做我和孩子们都喜欢的事。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此外,生活还给予我更多的酸甜苦辣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