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哲学

作者: 萍姐喷会 | 来源:发表于2024-10-26 23:2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05期“秋”专题活动。

在这个秋天,不小心被一个视频号的内容感染到。

视频号的主人叫莎白,她用生命倒计时的形式记录她生命的最后一段。

原因是她身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二十多年,后来出现并发症,严重的肾衰竭必须通过透析才得以缓解,久经疾病的痛苦,她最终决定前往瑞士,选择“安乐死”的形式离开这个世界。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的正常状态,但如何选择,如何面对,却是不同的人的命题。

听过很多得知身患癌症后,短短几个月便离开了人世,有的是因为疾病本身的原因所致,而更多的却是精神因素导致的身体滑坡,从而人自身的免疫系统瞬间崩溃,快速走向死亡。

死亡,在东方世界里,是一个避讳的词。人们总是试图掩盖它的出现,甚至欺骗自己,常常用“会出现奇迹的”或“你一定要坚持住”等等的话来说服当事人,但又似乎只能取得微乎其微的效果。

如果没有疾病,莎白小姐应该算一个生存在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她出身在上海,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无比尊重她的父亲的支持,她成绩不错,舞蹈、拳击、弹琴样样都会,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托福老师,收入客观。她畅游世界,自由地享受这个世界给予她的一切。即使被查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后,她还坚持游泳、爬山等。

不得不说她是勇敢的,但终究没能熬过并发症,透析的痛苦只有当事者明白,她似乎看清楚这个治疗最终的结果。

她直于面对,带着父亲去旅行,带着父亲和她一起经历,她告诉父亲即将离开的时间和方式,仿佛不过一场旅行。她把该说的话都说给父亲听,把嘱托全部记在视频里,她准备好远行的东西,泰然自若得走向那扇门。这是何等的勇气!

当然也有遗憾,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关于来自于母亲的遗传基因,关于无法解脱的心理枷锁。

这是一个奇特的方式,奇特的告别,奇特的记录,它好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离去,真真实实的给我们上了一趟关于“死亡”的哲学课。

它引导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命,面对生命中意外,应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家人。

这所有的思考没有答案,或者说应该是五花八门。就像网上的评论不一,有的在支持,有的在抨击,还有的在污蔑。只要你活着,就有讨论别人的自由,但前提是你还活着。

这倒不一定是值得推崇的方式,但理性自然流露其中,我们需要尊重这个世界的五彩斑斓,每个人都有思考的自由,决定的自由。

值得推崇的是面对死亡的这份坦然和真实,没有掩盖事实,没有虚张声势,只是莎白小姐个人的经历、体验。

某种程度上讲,也许她根本就没有目的,只是想留给自己最后的勇气和念想,但这的确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理解,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命自己定。

感谢这份深秋的告别,像秋叶落下的静美,尘归尘土归土。

相关文章

  • 死亡哲学

    灵魂和肉体 人死后还能存在吗? 人是由什么构成? 二元论 肉体和灵魂 物理主义 特殊物理对象

  • 死亡哲学

    学说、宗教,都试图给人生以安慰。我不太知道西方的唯心者或唯物者对死亡的理解,仅想谈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里的终极关怀。...

  • 《死亡哲学》

    ​ 关于作者 作者谢利·卡根是耶鲁大学的哲学教授,著有《规范伦理学》《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等。他曾推出一门关于死...

  • 死亡哲学

    这本书好久了,当时是看三大公开课的时候买的,幸福,公正,死亡,后来发现书和视频差不多,就看书了,很晦涩,翻了几张形...

  • 死亡哲学

    多学习死亡哲学,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一天我们终将离去,当我们正视死亡,学会了面对死亡,我们才会更好的过好当下,才会更...

  • 2022-09-01

    哲学家们对死亡这个命题的关注体现了哲学这门科学对于生命意义探索的终极目标,从畏惧死亡,逃避死亡到认知死亡,认可它是...

  • 读《死亡哲学》

    世界读书之日到, 打开新书阅读她。 死亡问题需思考, 补足人生必修课。 2019-4-23于忠庄

  • 读《死亡哲学》

    关于死亡,我们更多的是逃避,不想去考虑和面对,因为对它本身充满恐惧,《死亡哲学》这本书是让我们可以更理性,认真的思...

  • 死亡与哲学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愤怒和怨恨都是经不住逻辑的推敲。生命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我们对于死亡的害怕仅是担心我们做错了事没有...

  • 《死亡哲学》:结语

    已经到了本书的结尾,关于自杀道德合理性的话题我不想详细讨论了,我直接给出谢利·卡根关于自杀合理性的观点,我也倾向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亡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ey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