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很多朋友都在讨论青春不再的话题。记得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多数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往后的生命只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看来对多数人来说成年以后的自己就是余生了,青年就是他们余生最美的样子。
前单位每年都会校招应届毕业生,应对集团公司每一次的大型宣传活动总是先让新来的同事去提各种创意,因为很多每年必做的活动,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呆久了的人根本想不出太多的新点子来了。每次活动看到新同事天马行空创意无限又能与市场接轨的策划案,我就开始有“青年危机”了,按我的经验,了解以下3点有助于我们化解青年危机。
一、工作年限与社会期望值的包袱让我们与理想渐行渐远
这种“青年危机”我觉得跟年龄无关、跟社会地位无关、甚至跟人生的追求关系也不大,但却是一个对未来对自己定位的“初老”症状。毕竟当你工作年限到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候,公司、职场甚至社会对你的期望值都会有相应的变化。经过时间洗礼的人总会被认为应该更懂事更明理,不仅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事负起责任,也要背负更多的期望值。
在前单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领导们由于长期在国企打磨,对新形势的发展不断作出主观的判断,很多事情都希望能让别人推着走,这样出错了就不会是自己的错。同样的领导也不会希望在单位工作年限超过三年的同事提出太多想法和建议,因为看得太清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感觉会让大家都很痛苦。
二、年龄不应该是我们放弃与新形势接轨的理由
每次遇到跟领导提想法提建议不被理会的时候,我就特别羡慕新来的同事,他们年轻有朝气,敢做敢想最重要的是敢说。还记得有一次因为跟新来的同事一起给领导提了一个新媒体策划案被领导否决了,领导还重点说了我,说我已经在单位那么久了,应该很清楚公司的发展定位,这样贸然上新要背负那么多的责任不妥,以后要注意。
当时我觉得特别委屈,一位长期呆在大领导身边的好友跟我分析:“其实也不是说这事你应该负什么责任,只是像我们在家里一样,如果你是老大,你跟弟弟妹妹打架了,那肯定是说你的错,在单位也是一样的道理,领导认为你应该比新人更懂形势,所以才对你要求更多。”
想想也是,让在领导的角度他也希望跟随他时间长的人能更懂他,我有自己的想法以后私下跟他聊,不带上任何人,就算他不同意,我们双方也不会有下不了台的时候。
三、保持初心,放下年龄赋予我们的包袱
确实如此,年纪长了、工龄长了,社会和职场都会对我们有更多的责任和能力要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青年危机”了。当自己离青年的标准渐行渐远以后,怎样守护自己的初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当然我们可以忽略很多时代、社会给我们的年龄定位,无论多大的年纪,我们依然可以怀抱着当初的梦想,怀抱着年轻肆意奔跑的活力,但需要增进的是,我们要为自己所言所行还有所期盼的未来负责。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20年后,让你感到失望的不会是你做过的事,而会是你没做过的事,所以,请解开绳索,驶离安全的港湾,扬帆起航吧。去探索,去梦想,去发现!”相比起20年后的自己,现在的你是不是还很年轻呢?那就勇敢去闯勇敢去起航吧。今天是青年节,让我们都忘记“青年危机”甚至“中年危机”,勇敢地为自己定一个三年、五年计划,让时间的洗礼不再是压力和负担,而是为我们余生带来复利的益处。
我是【华娃】,一个有多年职场打拼经验,擅长品牌公关宣传的媒体人,请关注我一起成为不可替代的职场达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