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的时候,有很多话讲不出,只能哇哇大哭;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被这样、那样误解,连最亲的人都不一定百分之百能理解,所以会有少年的烦恼,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抑郁症现象;成人以后,孤独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大部分人要成天蹭在人群中为了避免一个人的物理孤独——心中的欲望那么多又怎么好向人说?老年后,更觉孤独,害怕自己的一个不小心,就送掉了性命,希望有人最好是子女可以陪伴在左右。可是即便是有子女陪伴左右,也不能解决时过境迁的追求与新时代价值观取向的差异啊……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养育好子女,并且和子女交朋友,成为他们密切的朋友,是一个方法;让思想的意识流在自己与子女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传承秩序,彼此尊重、彼此珍惜;即上一代人知道下一代人的发展,下一代人知道上一代人的积累,都是在上下求索,各自辛苦。另外,就是与自己的相处;懂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孤独的自己,而是由可以感知世界的物理身躯、由这身躯收集到对世界的体验反馈到中枢而产生的情绪、由情绪而影响到我们身体的行为、由行为而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综合认知,由认知而形成我们的思想意识,由意识形态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思维模式……如此探寻,真的不是一个孤独的自己,而是一个自己不曾了解过的丰富的自己……
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再精彩,都不过是浮云中的浮云——惊鸿一瞥,终不是长相伴。或许那样,才叫美吧?而生活,是务实的,孤独的解决,不是由那虚拟的浮云可以做到的;而是心的方向,和身边可以说话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