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有故事,每日来奉上☀️
🍃全球种子库, 堪称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是人类世界末日的最后救星

盘点全球神秘莫测的十大禁区
斯瓦尔巴种子库是一个保存全世界农作物种子的贮藏库。被称为是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坐落于北极圈内距离极点1000多公里的山体中。是挪威政府开始在北冰洋的斯瓦尔巴群岛建造的。
斯瓦尔巴种子库可以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核战争等灾难。种子库建于冻土地带的岩石中,因此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其位置高于海平面 130 米左右,即便格陵兰的冰盖融化,或者南极洲的冰层完全消融,海平面上升 61 米,它也会安然无恙。因此,这里也被形象地称为“种子的诺亚方舟”。
--
2015年,战火纷飞的叙利亚,种子库被炸损毁,自己的种子库无法提供适合干旱地区种植的作物种子。
于是,叙利亚向斯瓦尔巴种子库提出申请,取出了先前存入这里的325盒、总计11.6万份农作物种子“备份”中的近130盒。
岂止是叙利亚,世界各国的种子库随时都有遭受地震、洪灾、战争或其他极端状况发生的可能。
菲律宾因洪灾国家种子库泡了汤,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更是导致种子库损毁严重。
世界的种子银行

全球种子库10年储存样本过百万份--图片频道--人民网
位于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的全球种子库在2018年2月26日迎来启用10周年庆典。随着当天又一批种子的加入,该种子库目前储存的种子样本数已超过100万份。
全球种子库深入山体330英尺

斯瓦尔巴德种子库深入山体330英尺,出口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封闭性闸门,里面另有乾坤,由三个独立的地下室组成,每个仓库都具有存储150万个不同种子样品的存储量,所有的种子样本都被存储在专有的种子保险箱里。

在种子库,麦粒可储存一千年

处在冻土和岩层131米的种子库
常年维持在零下18°的低温
在这样的环境中
麦粒可储存一千年
高粱则可保证一万九千年无忧
种子库门口的金属反射镜
种子库门口上方看起来一堆凌乱的“玻璃”
实则是极为先进的设计
它是金属反射镜
白天反射阳光
夜晚则发出光亮


俄国植物学家尼可莱·瓦维洛夫(Nikolay Vavilov)

斯瓦尔巴群岛不为人知的末日种子库探秘
在全球范围内系统地整理并保存种子只有短短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20年代,自幼生活在粮食短缺状况下的俄国植物学家尼可莱·瓦维洛夫(Nikolay Vavilov)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各种不同的农作物种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俄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他将一生都贡献给了有关小麦、玉米和其他支撑世界人口的谷物的研究。
人类文明的北方边界--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

探秘北极圈:斯瓦尔巴群岛 人类文明的北方边界
斯瓦尔巴群岛,一个普通游客可以到达的最靠近北极的位置。但在这里的旅行绝不止于单纯的观光,每个人都能收获一整套多样且复杂的感受。当你行至此处,看到人类在这里留下的苦难与成就,一切现实生活中的抱负、渴求、向往也都与冰原上的狂风、极光、彩云、暴雪、动植物一样,化为极地景观的一部分,让人与这片土地连为一体,感慨天地造物的神奇。
正如挪威作家奥德在《度日如年》里所说,在斯瓦尔巴,可以更加真实地体会到自己生而为人的真谛。你虽不是上帝,但却仅次于上帝——一个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活生生的生命。
雪山和冰洋渲染出一种原始的冷酷感

探秘北极圈:斯瓦尔巴群岛 人类文明的北方边界
雪山和冰洋渲染出一种原始的冷酷感,像极了《星际穿越》里主角到达的冰雪大陆。
位于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群岛,在挪威语中意为“寒冷海岸”,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最北的城市”、“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这里是人类向北推进的最后一个定居地,也是探险家探索北极的门户。是一座常年处于日不落或夜无边的城市……
“这片土地神秘莫测,有时白天充裕得似乎没有尽头,有时尽是漫漫黑夜,几乎使人发疯。其严寒能使醋凝固,能冻裂包括石头的所有东西。这是一片地图上无标记、无人宣称主权的区域。”——巴里·洛佩茨《北极梦》
如果说南极是世界尽头,一个唯美梦幻的白色圣境;那么北极就是世界之巅,一个冒险家的乐园。
死亡违法,禁止生育!
这座小城死亡违法,禁止生育,还有5000头北极熊,却藏着人类世界末日的最后救星
斯瓦尔巴群岛最特殊的地方恐怕在于: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判定死亡违法的城市,医院只有8张用于急救的床位,除非猝死,否则病人和年龄大的老人,必须离开朗伊尔城。
而且,禁止人们生孩子,孕妇在临产前一个月必须离开这里。
听起来有点不近人情,但这是必须!因为这里几乎全是冻土,尸体埋在地下不会腐烂,细菌当然也不会死,万一有害细菌泛滥,将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灭顶之灾。
熊出没注意!

这座小城死亡违法,禁止生育,还有5000头北极熊,却藏着人类世界末日的最后救星
斯瓦尔巴群岛是北极熊的故乡
只有1800名居民
岛上有多达5000头北极熊
为种子库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中国公民可以在这里自由出入,无需签证
中国政府在1925年曾经签署一份《斯瓦尔巴条约》国际公约,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以及科学考察等活动,无需得到挪威政府的签证许可。所以中国公民至今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出入,无需签证。
100年前法国“强给”中国一块冰雪地,如今成为科学考察和旅游点
192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而欧美国家却不断对外侵略扩张,他们各自为了争取更多的权益,都争相拉取一些弱国参与,法国人就找到了中国当时的执政者段祺瑞,也想让中国承认这个条约。段祺瑞推辞不得,就随便派了个人去签字了,就当一个形式,反正中国和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八竿子打不着,中国也没有钱和人去搞什么科研考察,去那么远的地方获取物资。
但也就是这个签字,段祺瑞无心插柳无意间干了一件福泽后代的事情。
1991年秋天,中国探险家高登义在Y·叶新教授赠送的《北极指南》中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他在书中注意到,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约国。这个消息后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国科学院责成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促成此事,并在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极地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增加了一个子课题“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科学建站调查研究”。
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行走,被冻伤的脸

探秘北极圈:斯瓦尔巴群岛 人类文明的北方边界
尽管气候恶劣,这里却是勇敢摄影师的天堂,他们把暖宝宝贡献给相机以保持电池的温度,他们踩在裂开的浮冰上以寻求更好的拍摄角度。途中曾遇上一位旅拍全球的德国摄影师,他说自己虽走遍世界各地,而这里让他有了终于回家的感觉。
『📷每日图片故事』的历史文章:👈👈👈
- 📷图片故事009【🌹妇女选举权大游行】百年前的铿锵玫瑰🌹
- 📷图片故事008【🗼全球七大观星秘境之一】看那夜空星罗棋布
- 📷图片故事007【🐑幸福是一条温暖的毛毯】
- 📷图片故事006【🦋能隐形的透翅蝶】还有关于透翅蝶的传说
- 📷图片故事005【⛰️这座岩石被视为神圣象征】这里也是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停止奔跑的地方
- 📷图片故事004【🌊地中海味儿的小镇】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特拉如是说》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 📷图片故事003【📯争奇斗艳的狂欢节】
- 📷图片故事002 【🌊水陆小能手,一起走进水獭的世界】
- 📷图片故事001【🐤用尽生命来爱你的沙丘鹤】
【版权声明】:本文中的引用已经给出原文链接,这可以为你带去阅读量。如有侵犯权益的地方可简信告知
【感谢】:感谢你细心看到最后哦......【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宋帆】
【日更】:日更第36天,是为念!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