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读书现学现卖#第7期“心理学”专题
书籍:《这才是心理学》日期:1月17日 页码:59-80 第4章 持续行动第4天
(答题时,作业头不要修改,问题不要删除,统计时我们会核减作业字数)
Q9在你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是否采用过“个案”代替“全部”造成认知偏差的结果?
答: 采用过。记得上学的时候,那时候我对社会的认知还是比较浅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刚开学不久就分了一个新的同桌。因为是刚分的班,人都还没认识全。就问了一下我的一个朋友,这个人怎么样,他说这个人非常不好。当时以为真就是非常不好,一个月没有说话。但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这个人性格还挺好的,没有向我朋友说的那么坏。后来才知道,那俩人以前闹过一点小矛盾,一直都没有合好。之后的事情就是这样了。
Q10 P64为什么采用控制组的数据就可以知道缓解病人的是安慰剂效应还是本身的疗效?你能在你家中所储备的药品说明中,找到关于安慰剂效应的文字描述么?
答:有只有当事情有所对比的时候,才能看出单一的病因和需要对比的懂事是否相关。别的因素都一样,只有服用的药物不一样,当然病人本身是不知道的。当外因只有药物不一样的时候,一个是治疗疾病的药物。另一个不是治病的,但在患者那来说都是治病的。有明显的对比,就能看出安慰剂的疗效,还是本身治疗的作用。
云南喷雾剂,极少数患者用药后会导致过敏性药疹,出现全身奇痒,躯干及四肢的部位出现荨麻疹,停药及消失。说明我不是那些极少数的患者。
Q11鲜活性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个人决策中,是否有因为鲜活性而被带跑的案例?
答:鲜活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举个不好的例子,传销,尤其是直销,现场给你灌输让你掏钱办卡的道理,而且还是当事人心甘情愿的刷卡,不管之前对于传销的防范有多深,只要到了直销现场,立马乖乖刷卡消费。或者是你去逛商场,正好商场搞促销,正好你还不知道,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在商场中买了一些东西,自认为赚到了。
记得前年想换一部手机,因为手机内存太小了,而且像素也不行,就琢磨了一个月,对比市面上所有手机的性价比。最后在两款国产手机,价格在三千左右。这时候有个好友说有一款八千左右的水果机,手感超好,像素也不错,芯片也可以。虽然差的多但东西确实不错啊。然后当天晚上就下单买了那款八千多的水果机。
Q12虽然我们知道用个例见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几乎无效的,但是在生活中需要做决策的时候,你有没有刻意寻找个例见证来支持自己观点的惯例?请举例。
[if !supportLists]12. [endif]答:当然有,寻求观点,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是有心理预期的。因为有预期的期望值,所以会带有色眼镜来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例子。比如想买一款学英语的学习机,本身基础差,不去找本身的原因,却找外因来证明买学习机对提升英语成绩非常有用。后来家里给买了,但大部分时间用来打游戏。
Q13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可能是伪科学?
[if !supportLists]13. [endif]答:聪明的人不需要努力学习成绩也会变得很好。或者是身体的酸碱理论。或者日本核辐射的时候,中国部分的海盐也会受到核辐射影响
《ScalersTalk心理学读书晨读讲解》https://shimo.im/docs/87M46JZYRXUM1ScT/
明天(1月18日)早上7:05讲解
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