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病的病担心个毛啊?
下午参加完医师节活动后,即刻赶赴一位患者的全院会诊现场。

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身材精实的小伙,六月初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右下腹疼痛,因证实有阑尾水肿、便秘,来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治愈后出院。
小伙现在瘦了十斤,油荤难进。全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并朝胸口蔓延,头痛,双手颤抖,频繁感冒,“已经受不了了!”他带来了一背包的病历、检查报告和各类药品。
因为患者是某重点单位的,又确实病情复杂,从头疼到蛋,严重影响生活,所以找来n个相关科室专家集中会诊。

初见患者,他双手捂住肋下,脸色稍晦,叙述时一脸痛,舌苔白,脉弦,却无反复发热。鼻塞、头痛症状可能是近期感冒造成,不考虑少阳胆经有热,可能有肝郁气滞,追问确有睡眠不好、辗转反侧,但初步排除中医学其他病证,以及心理学的癔症。
因为患者有脑垂体饱满,稍大,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在读片排查患者出现双手震颤的病因。

患者带来的其他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包括胃镜、肠镜、肠静脉造影、全腹部CT+B超)。我按别的方法也专门查了一下,不考虑有什么别的东西影响了他。最终各科室专家均排除了器质性病变。
困惑了一阵,几个主任分别问完患者病史,我们似乎发现一个新大陆。因为:
1.患者做肠静脉造影前,本院心理科医生曾怀疑患者有躯体化障碍,给他开了黛力新(缓解焦虑症的药),患者腹痛症状得到完全缓解,但停药后再服用却效果不佳。(有少数患者黛力新停药后续服,会出现无效。)
2.患者睡觉时虽然仍有腹痛,但睡着后不痛,感觉自己一直在翻身、睡眠不佳,早上醒后就疼。

我有把握,在大家入座后,主持提问:“你最早是在五月底、六月初时发病?”
“是的,我记得那时,我们领导把我叫去看我今年的体检报告单:梅毒阳性,其他病毒指标好的,当时我听到后就觉得很怕,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确实没做那回事,但是一直在担心,一直到后来去别的医院复查,确诊不是梅毒,但是网上说梅毒检查有几个月的窗口期……”
听到这里,我跟主任们交换着意外收获的眼神!

我虽然心细,刚接触到他时,都没有问到这个“诱发”疾病产生的明显诱因和特殊事件。我询问了得病之前,患者有无经历突发事件、甚至他父母和恋人的情况,患者都说没有什么、也没提这个经排查而不存在的梅毒(假阳性)。没病他提啥?
但是最初这个梅毒阳性的检查结果,对于患者、特别是在他那种单位以及领导来说,是件特别不和谐的大事,对他本人影响巨大。我似乎体会到他压力山大。
我在想以后询问病史、采集特殊事件信息时,应仿照阿德勒疗法的提问模式,改问:患病之前,有没有经历印象深刻或历历在目的事情?那时有什么感觉?

我甚至觉得我被患者很多的躯体症状带迷惑了,我只确定了他不是在演戏,而忘了持续观察他脸上的表情——跟人介绍病情时,那是一副担忧的表情,双眼睑稍肿,眼角、嘴角都是愁容。而在描述身上疼痛时——注意力转回身上后,他脸上的表情才被痛苦占据。
我采用直接暗示的方式,问他第二个问题:“当你发现体检报告里指标比较高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身上会有什么症状出现?”

患者忧愁地述说:“后来我拿到体检报告时,又拿别人的体检报告来比较,发现胃最不好的同事,比胃最好的我的指标还低(胃蛋白酶原),我就上网到处查这个指标,非常担心……后来我在工作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出现右下腹这里疼痛,后来我感觉左边、别的地方也痛了,就感觉肠子涨涨的……去你们这住院时,我不知道自己什么病,隔壁老头对我说——在这里住院的、病得都不轻!”
我又确定了这名患者特别容易接受暗示。他说的这些,让我们领导笑谈——类似恐艾症的(艾滋病)恐病心理。确实大家都所见略同。
我继续总结式收尾提问:“那么从六月起至今,你都是正常参加工作生活?你的注意力,有没有都集中在你自己身上的病上了?”
患者想了想之后,确认道:“是这样,我正常参加训练,但是工作不累(闲出来的),后来也因肚子太疼停止了工作,我跟女朋友都不怎么说话了,就很烦,都没有联系,(原本是打算几周后回老家结婚的),我就觉得疼痛蔓延了,现在胸口都疼,头也疼,我去大医院挂那个主任的号,他让我吃xx药、xx药……”

消化科主任说你不用吃那个药,什么药可以吃。
情况明了,我跟几位主任交流了几句,我们纠正了他对自己疾病的不正确的认知。同时我建议他恢复工作生活,身体锻炼不能落下,忙起来而不是闲下来,学会转移注意力,跟他说这是一种焦虑状态,交由心理科就诊疏导,调整药物。
如此奇妙的焦虑恐病的病人,返程的路上,领导提了一句话,让我在夜里回味时一阵呆立:不一定是“误诊梅毒”使他如此。
嗯?是别的、后怕?
我联想到患者近两个月频发出现的感冒症状,还有他提到的窗口期(某病毒在潜伏期时会测不出),以及迫近的婚期和疏离的亲密关系……领导没咋说话却字字珠玑。
确实,他没病的病担心个毛啊?无缘无故会有什么事?
我误以为是胃蛋白酶原指标高暗示了他,所以造成消化系统症状,而忘记了焦虑症躯体化表现打击最明显的就是“肠脑”、整个消化系统。患者最早出现症状的,也是右下腹部,而不是胃!
患者提供信息,假作真时真亦假。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夹带着真实,无为有处,有却当成了无!
当医生,思维定势、自以为是的经验很可怕。我们看到的东西,通常只是心里想见到的。这个医师节的全院会诊很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