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门口的潮汕粿条店里吃饭,几个年轻小伙子轮换值班。
这天早上,换了一个新面孔,嗦着粉,我问,另外那小哥哪儿去了,说是换白班了。他们二十四小时营业。有一搭没一搭闲聊几句,对方说,最近一段时间生意很不好,早饭时间人也稀少。 我才想起以前的早饭时间,店里几个小桌边总是挤满人,有时我还得小等一会才能空出位子。
我说,前段时间看到,广州今年统计出的常住人口是2200多万,人口比以往多出几百万,记得前两年是1800万。按理,各街头店面的人应该有增多才合理呀。小哥说,街上人是有,就是不怎么消费。附近几家小餐馆也都倒闭了,他们家强撑着等待转机。
清晨早餐前,人还没有完全从沉睡了一整夜的状态中苏醒过来,一碗粉下肚,闲聊几句,擦完嘴抬头迎上初升的太阳,全身上下的细胞都被唤醒了,新的一天也跟着正式开启。
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多年,已习惯在外面吃饭时和讲广式普通话的老板闲聊几句。十多年前初来乍到的时候,听广式普通话还比较费力,有陌生感,隔阂感。慢慢地习惯了,交流沟通没了障碍。有时外出一阵,刚一回来听到广式口音瞬间就感觉熟悉和亲切。
我喜欢广州这个城市,不只是因为它包容不排外,还有它的大, 面积达,行政区域多,人口也多。大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大意味着一个转身很可能就再也不会见,于是人际关系简单很多, 大家都很忙,忙着过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关注别人的八卦。大也意味着丰富,有各式各样的产业,有更多就业岗位。它还国际化,多元,创新,同时又务实,接底气。
当初我听人家说,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于是急切想发财的我在毕业的第二天来搭早班机来到了这座城市。十多年过去了,财虽没发到,但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有钱人。街头随便见到一个很普通的大爷大妈,随便的穿着,很可能就是传说中手握上亿资产的普通人。
常听老人讲,财不外露,广州人把这道理实实在在践行到了日常风格里,我虽还没发财,但多少有感受到这种接地气的低调。我想,不管以后我能不能发财,学会这一点,于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曾经我也抱怨过广州的嘈杂,某些片区街头的凌乱,各地工地成天施工机器和泥头车的轰鸣声。 去过了其他几个超一线城市之后,才发觉广州的好。几个一线城市中消费最低,包容最高,烟火气也最足,创新,开放,活力,多元,国际化,再适合生活不过了。
前几周路过刚来广州时住过的地方附近,地铁三号线汉溪长隆站,好几年没去,发现三号线的终点站从十年前的番禺广场已经延长了好几站。新增加的7号线也已开通很久,而在十年前,从市中心直通广州南边的地铁也还只有两条线,如今,7号线的增加使得地下交通更加方便,四通八达。
那时,我住在钟村,每去一趟市里,只能先坐公交或者打车去汉溪长隆地铁站。如今,7号线地铁经过钟村并设有站点。在十年前这是我想象不到的。很是感慨,十年时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不光是广州的南边增加了多条地下交通线路,如今,不管东西南北哪一边,都新增了多条地铁。甚至有好几条直通周边相邻的城市,妥妥形成了一个超大型都市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加入这个城市,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我也曾经在深圳工作过半年,关内的城市面貌整齐干净,高楼大厦林立,街头能看到的大多是年轻的上班族,街头上很少见到老人孩子,多少缺乏点烟火气息。深圳的定位本就主打搞钱、创业,而非生活。 人们来去比广州更加形色匆匆。
如若你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既想生活在超一线大城市,又不想失去生活的烟火气,那就大胆选择广州吧,你一定不会后悔。如果你只想努力搞钱,很显然,隔壁的深圳就是不错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