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的态度,是人类区别丛林与文明的分水岭。你选择文明还是野蛮,取决于你自己。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在疫情这面镜子中,
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勇敢与怯懦、绝望与希望…
在这场疾病折射之下,人间百态悉数登场。
这场疫情并不是一无所得,至少让我们看清了:
善良的人是真善良,有本事的人是真有本事,坏的人是真坏,蠢的人是真蠢。
1
幸运的这批人
前些天和武汉的朋友聊天。
说起疫情之后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询问之下才知道朋友的母亲因为这次的疫情逝世了。
从住院到去世,只用了四天。最痛苦的是,人去世的时候,是清醒的,而且是窒息。
直接病房拖走了,直到火化也没能见最后一面。
那一刻,我才明白生命究竟有多脆弱。
网上有一个话题:新冠肺炎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
以下的截图都来自于这个话题。
这场凶猛的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极其深刻的课: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无论你是农民还是工人,无论你是小贩还是大商,无论你是学者还是官员,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可以幸免。
我们可能只是被困在了家,而有些人则被永远困在了2020。每个人都在这场灾难里。只不过我们刚好是比较幸运的这批人。
所以,珍惜生命吧朋友。
2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任何一场大灾难,对活下来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一位作家说得特别好:“尽管这起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的打击是沉痛的。但是反观走过的路,这却是改革开放41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一次整体急刹车。”
这次惨烈的疫情,给我们强行来了一次急刹车,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停下来好好反思一下了。
日本导演北野武说:“灾难并不是死了很多人这么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很多次。”
我们一定要借助这次疫情,来一次彻底的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以免类似灾难再次发生。
这场反思不仅是国家的,也应该是个人的。这场反思不仅是社会的,也应该是家庭的。这场反思不仅是官员的,也应该是平民的。
我们绝大部分人,不论是官员也好,还是商人也罢,不论是精英也好,还是平民也罢,其实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只有自我利益观,没有社会利益观。”
但这一次新冠病毒警示我们:一味利己没有底线是会出大问题的。上一次是SARS,这一次是新冠肺炎,不要以为你能幸免,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3
文明还是野蛮
不要再问2020能否重启了,给自己定个目标吧,想想改变什么习惯,能帮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
前几天,著名娱乐人杨乐多,在微博上写了这么一件事情:
北京连着下了两天大雪,这是我来北京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我在手机上买了些菜,结果送菜的外卖小哥,不小心把我买的蛋打碎了。
他带着哭腔跟我说:“我赔给您,求求您别给差评。”
我接过袋子,说:“没事,我自己处理就行,您不用赔哈。”
结果当我已经进了小区,回头发现他还站在原地,很愧疚很抱歉地看着我。
于是我又补了一句:“没事,您快去送下一单。”
他给我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
我鼻子一酸,赶紧上楼了。上楼以后,打开袋子,发现所有的蛋都碎了,无一幸存。
我拿起手机,给他发了条短信:“没事,只碎了一个。雪天路滑,您注意安全。”
我为什么要发这条短信呢?——因为我知道,鸡蛋都摔成这样了,他一定也摔得不轻。
虽然这场疫情,让我们都各自隔离在家,朋友无法相见,亲人无法相见,相爱的人也无法相见。
但是这场疫情,却让我学会了宽容,丢下了自私,懂得了体谅。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从头再来,但每个人都可以像杨乐多一样,从“我”开始做起:
从今天开始做起,从不吃野生动物开始做起,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做起,从说真话开始做起,从容纳别人说真话开始做起,从自己约束自我开始做起,从自己规范自我开始做起,创造一个全新的结局。
面对灾难的态度,是人类区别丛林与文明的分水岭。你选择文明还是野蛮,取决于你自己。
熊浩在《奇葩说》上说过一句话:
“你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发光,不是因为相信这个光可以照亮一切,而是因为黑暗里的一点点光会特别耀眼,其他的光会看到你这束光。
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互相找到,然后我们一起发光,这样才能把阴霾照亮。”
世界有时候仁慈,有时候酷烈,但是那些小小灯火却长明不灭。它们只是为了照亮自己,但是却因此照亮了世界,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奥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