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第三节课,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绘本课,因为最近班里老是发生“丢东西事件”,于是我选择了《晴朗的一天》作为今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对于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有一个新的认知。

《晴朗的一天》是一个古老的亚美尼亚民间故事,狐狸偷喝了老婆婆的牛奶,被老婆婆砍掉尾巴,不得不四处求助,通过一系列的交换,最终把牛奶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也把尾巴重新给狐狸缝上。
在讲故事之前,我先让孩子根据封面进行猜测,勾起孩子对书中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一只调皮的狐狸无意间偷喝了一位老婆婆的牛奶,被恼羞成怒的老婆婆剪下了尾巴,要他用牛奶来交换,可是想得到牛奶并不那么容易,狐狸接下去都会经历什么事,让孩子们根据图片来说故事。


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让我特别惊讶, 一个个都能根据图片说出故事情节。

故事讲完,沈佳豪马上举手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他说:"老师,我觉得这个老婆婆是虐待动物的?老婆婆让狐狸还他牛奶就行了,不用砍掉他的尾巴呀!"这个问题我没有预设,但是却是一个展现孩子们独特感受的机会,于是,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孩子们,他们在不断地争论中明白了这个故事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平常不爱发言的沈鹏博听完故事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要像磨坊主学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陈玉好也认真的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她说:“没有经过别人允许,不能随便用别人的东西。”

许晨雨从狐狸被老婆婆砍断了尾巴,并去寻找尾巴的坎坷历程中明白: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必须付给别人想要的。

这个绘本故事告诉孩子们: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动用他人物品可能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对孩子来说虽然这只是细小的言行,但也是至关重要的品行培养。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养成好习惯,不去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