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神宗跟王安石的熙宁新法

宋神宗跟王安石的熙宁新法

作者: 柳塘鸣燕 | 来源:发表于2017-06-23 14:50 被阅读0次

宋神宗赵顼是宋朝第六位皇帝,英宗之子。神宗是一位求治之君,《宋史》赞:“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熙宁新法就是其写照。

神宗在作太子时非常仰慕王安石,王安石是仁宗朝进士,曾对仁宗上万言书,所言便是改革变法,但并未受到仁宗的录用。神宗登基后便起用介甫,在熙宁元年召入朝,二年拜参知政事。其年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陈升之和章惇及吕惠卿是介甫的羽翼,是变法的死党。二年新法陆续出台,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

随着新法的推出,反对变法的呼声也愈来愈烈,先是御史中丞吕诲论言变法被贬,八月侍御史刘琦、孙昌龄、王子韶、钱顗等,接着司马光,范镇,范纯仁,吕公著,富弼,文彦博等人。

变法的大力实行,使得民怨沸腾,反对派也是坚持除去新法,并且直指王安石“误天下苍生,次斯人也”,此时神宗已经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退则一切付诸东流,进则天下骚动。饱受争议的王安石此时在神宗面前的地位也有所动摇,加上儿子王雱的死使王安石自辞相位,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介甫于哲宗元佑元年卒。

王安石的罢相使得变法举步维艰,神宗也有感疲倦,变法派内部关系已经恶化,反对派再次掌权,新法就此一一被废除。

在熙宁新法前有仁宗的“庆历新政”,后有神宗的“元丰改制”,两者的力度都没有熙宁新法大,范围更是不如

相关文章

  • 宋神宗跟王安石的熙宁新法

    宋神宗赵顼是宋朝第六位皇帝,英宗之子。神宗是一位求治之君,《宋史》赞:“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

  • 王安石改革

    王安石改革,又称熙宁新法,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一次改革运动,自仁宗朝开始,有一大批有识之士就开始呼...

  • 苏轼有个好肚皮!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2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自请外放被贬为杭州通判。 到了杭州,苏轼纵情于山水和宴饮之乐...

  • 水枕能令山俯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宋】苏轼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之弊,得罪王安石,苏轼于是自...

  • 随笔

    宋神宗熙宁变法失败以后,北宋帝国陷入发展的困境。后党全面起复司马光保守派,司马光全面否定王安石新法。太后去世以后,...

  • 2021-07-22美文阅读(第478天)

    ㈠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欲行新法,拟变科举,兴学校,认为声病偶对之文,无益于圣王之道,不如专意经义,...

  • 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

    宋朝时期,宋神宗: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改革。由于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

  •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王安石变法自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

  •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 宋神宗亲自操刀的改革 为北宋灭亡埋下了隐患

    北宋神宗朝的改革,我们习惯称为“王安石变法”,它还有另一个叫法“熙丰变法”。熙丰是宋神宗熙宁、元丰两个年号的合称。...

  • 什么毁了熙宁变法?

    北宋神宗年间由王安石所领导的熙宁变法前后共计十余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其影响十分深远 变法所行新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神宗跟王安石的熙宁新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ec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