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村里一年一度的庙会又要开始了,照例要唱戏,奶奶和妈妈打电话要我带儿子过去。儿子一岁七个多月了,他们说都想他。
第一天晚上,他姥姥带他戏台下面,他还有点害怕,因为戏台下面的喇叭声音实在是太吵了。
戏台下面
他不肯去戏台下面,就去旁边的小摊上溜达。他姥姥买了两个油糕给他吃,甜香软糯,他差不多吃完了一整个。姥姥再问他要不要吃卤鸡蛋,他把头一歪,看来他是吃饱了。
戏台下面的小摊除了卖吃的,还有小孩子玩的。有许多小孩在一个充气的池子里捞鱼玩,儿子看到了也要去。
我带他过去看,因为我觉得他小不会自己捞,就没付钱给他拿工具。后来旁边一个爷爷给他一个小网兜,他也开始捞,真正的鱼都在水下游得很快,他捞不上。不过,他似乎也并不在意那些鱼,倒是对水上漂的那些圆圆的塑料球很感兴趣,几乎都在捞小球玩。后来他发现别的孩子都有一个小桶,他也要,我给老板也要了一个小桶给他,他却并不放“鱼”进去,只是把池子里的水舀起来再倒进去。于是,“捞鱼”这项活动在他这里就成了“嬉水”。
捞鱼
回到家,我发现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很有逻辑性。他说自己捞鱼的情况,说“水水”、“鱼”、“红”、“黑”、“桶桶”、“球球”,他一边说我一边给他把词串起来组成句子,说给他听,知道他在说“池子里有水,还有很多鱼,鱼有红的黑的,他还用了水桶,水里还漂着小球。”他一边说一边看我,听我说得合他的意思他就继续,如果不对他就摇头表示抗议。
第二天有庙会,儿子怕生,不给姨姥姥带他,所以他姥姥带他去逛。在一个两元店的小摊前,他看到各种玩具就一个个地拿起来,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他姥姥也低头去看其他东西。不一会儿,儿子可能发现找不到他姥姥了,就出去外面的大路上找,一边找一边喊,很快他姥姥发现他不见了,也出去找他,到外面喊总算找到了他。他姥姥说真是一刻也不能撒手,不然就会把孩子丢了。最后,他们在那里买了个西瓜皮球回来。
小家伙一整天在会上吃了不少东西,他太奶奶给他称了软糖,他三姨给他买了小饼干和锅巴火腿肠什么的,他都没怎么好好吃饭。
到了晚上,我又带他去戏台下面玩。我们先是看了一会戏,他不再害怕,还看到人家唱戏打伞,自己也摸摸头,说“雨”,我知道他在说打伞是为了遮雨。
后来,旁边有很多孩子在玩“大炮乐园”,就是把小球塞进去打不停转动的玩偶娃娃。儿子通过仔细观察很快也有了兴趣。他拉我的手示意我也拿小球给他玩,我给旁边的小姐姐说拿一个给他玩一下。他把小球紧紧握在手里,等小姐姐玩结束了,他也把小球放进去,然后自己按按钮,“叭叭”地响。一个还不尽兴,老板又给了他几个,后来再给他半篮子小球,他都很仔细地塞进去打,打中了Kitty猫,他会说“猫猫”“喵”。看来他玩得很投入很开心。
大炮乐园
回来睡觉的时候,他姥姥指着我的衣服说“给我穿一下你妈妈的衣服吧”!他不给,害怕姥姥穿,一下子就开始哭了。想起来在前一天他姥姥给我把衣服领子拆了重新缝的时候他也是哭,心里大概觉得姥姥弄坏了妈妈的衣服。姥姥说“你以为只有你和你妈妈亲吗?我也和我娃亲呢”,惹得我笑,可是儿子并不理解,小脸蛋儿还挂着泪花花。等到他姥姥重新缝好了我的衣服领子,他看到领子上有钻,变漂亮了,说“美”!哈哈,小家伙还有审美观了!
第三天,他姥姥早饭做西葫芦炒木耳,他很喜欢,一边吃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木耳”,吃了不少菜,中午的时候连菜汤都喝了不少。
下午,他姥姥带他去旁边的超市门口玩,他骑别人的小自行车,腿不够长,只能一只脚瞪着地,努力往前,这样玩了一会,一不小心失去了平衡,从车上摔了下来,哇哇地哭。
再回来我家以后,家里人再问他怎么唱戏,他就咿咿呀呀地开始学,又讲“鱼”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