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给是自己第三次谈对时间的理解了,每次都是因为自己在生活所感,开启了新的角度,所以记录下来分享给我的朋友,当然也包括我。
今天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决定重新编整自己昨天的勉强还算得草稿的字句吧,毕竟花了时间,出来一个狗屁不通的东西,还是有点愧对自己。
昨天是周五,在开完组会后,我和一位同事,他也是我的前辈,临时决定一起吃个晚饭🥣。他是一位老北京,05年毕业后进入一家通信行业公司工作,当时还没有互联网行业什么事情,更听不到BAT是什么。“真是应该去一个996的公司上班,年轻的时候…”他的意识我懂,“可是当时也没有996这个东西吧……”,“这道也是…,不过我们公司当时也还行,当时通信行业就好比今天的互联网行业一般如日中天…”。“可我还是觉得,各自有自己的时间表,行业不一样,工作也就不一样了,个人均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平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关键还是看个人吧…互联网嘛也有自己的问题”
所以对于时间,首先它应该有一个主体,谁的时间,然后是一个对象,为谁消耗了时间,接着是一个过程,如何消耗时间,最终才是一个结果,主体针对对象以时间为消耗收获了什么。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主体对目标的时间超过自己所能提供的时间时,他要么失败,要们从别处攫取时间作为输入。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失去时间,但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就会比较惨了……
同时还得注意到,主体对对象发起时间是非连续的,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主体只能对目标表保持高度注意力,但却不能做到100%专注;其二,并发的对象有一个时间窗口,它不以个人能量转移,你只能预测它并提高当前效率,仅此而已……
最后附上一张图片,排下的时候,手机电量不到3%,真担心自己无法结算路费出不了站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