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物首页推荐
天才没有个人商业模式也穷困潦倒,普通人就更别提了

天才没有个人商业模式也穷困潦倒,普通人就更别提了

作者: ff8f7e0db686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9:58 被阅读123次

1

黄宾虹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巨匠。

他的山水画和画论,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他在50岁前驰纵百家,溯追唐、宋。其后饱游饫看,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又登五岭、雁荡、畅游巴蜀,足迹半天下。他70岁后融会贯通,卓然成一代名匠。他的绘画,在深研传统,取精用宏的基础上凝聚和升华,进而融铸为自己的艺术个性。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荦的贡献。

黄宾虹晚年所作山水,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飞动,以“黑、密、厚、重”为最突出的特点。其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大趣拂拂,令观者动容。由这样一种郁勃的意象和高华的气格当中,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强大张力。

伟大人物,都有一股生而俱来的能量,他被这能量所驱动,一生的作为都是为了将这内在的能量释放出来。

翻读黄宾虹的事迹,可见他对金石、书画的强烈兴趣和坚韧的努力,终其一生,从未稍减。他一生勤奋的原因,就在于他有一股不可压抑的内在能量的冲动。

对于黄宾虹,正是这内在的能量,让他永不停歇。这种一无所求的无为而为,是一种与生命相终始的动力,是最伟大的品质。

黄宾虹的山水画,自始至终,纯属阳春白雪的东西,从中找不到一丝丝媚俗之气。什么是媚俗?按市场的趣味画,就是媚俗。黄宾虹长期身居上海这花花世界,难道不知道俏丽的画好卖、钱是极为可爱的东西吗?他就是不肯低头,他对艺术,真是无比的虔诚,黄宾虹这样做,完全是清醒的,自觉的行为,他深刻地认识到名利对于画道的干扰。

黄宾虹在世时,他的画根本卖不出去,或仅值一块钱一张,如果他不做其他工作赚钱,连生计都成问题。

黄宾虹逝世于1955年,在过了五六十年后,他的作品才逐渐被人所推崇。黄宾虹在被世人冷落了数十年后,日渐受世人特别是市场的追捧,然而这位大画家,生前对此早有预言:“我的画要过五十年后才会有人懂”。

黄宾虹本人是一个现代艺术史上的神话,其作品所蕴含的上追三代古意的内美与不断探索实验甚至所包孕的现代物质,及至其人其艺的生前冷遇与身后热潮,无不令人三思而三叹。

黄宾虹先生留给了世人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大问号。

2

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在得到上有178400人订阅,按每人199元计算,他在一年时间内仅写专栏文章的收入就有3550万元。他又是怎么做成得到最贵个人专栏的呢?

其实李笑来去得到上写专栏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后来居上。得到在2016年3月份推出,2月份就找到他合作,但是他一直忙,7月份才上专栏。

当时已经有5万订阅用户的第一名存在了。他是卯足了劲儿去做的,因为不想当第二。

他这种做事情必争第一的人,费了那么大劲是老二,会很郁闷,所以对他来说就面临一个非常艰巨的赶超任务。

他就去分析别人的专栏,发现得到上其他老师都在不约而同地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他就想,应该去写个人商业模式。

李笑来经常讲一句话:记住,我们是人。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想要获得足够大的相对优势是绝对不能跟人家拼体力。拼体力永远是错的。不是我们不需要锻炼,而是要想办法在系统上战胜对手。

由于个人数量与企业数量相比,大了N多倍。故个人商业模式比企业商业模式更是天地广阔得多。所以他其实做了一个大几个量级的市场。

而李笑来自己本身是个做销售出身的。

和一堆写作者竞争,李笑来会写东西,他们也会写东西。但是,李笑来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他最会卖东西!

他在外面拼命折腾,比如跑到某网站做个讲座,史上参与人数最多——到达12万人。

你看,他在得到上专栏的名字叫《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最明显的标题党,玩命地玩标题党。

他当年写书的时候,《把时间当做朋友》,这么几个字花了半年时间才憋出来。

所以说,为什么过去的知识分子、天才们会赚不到钱,道理特别简单,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可以变现自己的商业模式,通俗地说就是不会销售自己。

他们总希望人家跪着要自己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妄想。肚子里有干货,到干货被很多人喜欢,这里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应的认知和方法论就很重要。

3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是世界美术史上的巨人。

初到阿尔的梵高感到空前的喜悦,因为普罗旺斯的太阳又大又圆,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见不到这样大的太阳。它距离大地很近,阳光直射,不但照亮了也照透了世上的一切,也使梵高一下子看到了万物本质--一种通透的、灿烂的、蓬勃的生命本质。他从不曾感受到生命如此的热烈与有力!他在给弟弟迪奥的信中,上百次地描述太阳带给他的激动与灵感。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既属于阳光也属于他自己的颜色——夺目的黄色。

他说“铭黄的天空,明亮得几乎像太阳。太阳本身是一号铭黄加白。天空的其它部分是一号和二号铭黄的混合色。它们黄极了!”这黄色立刻改变了梵高的画,也确立了他的画!

大太阳的普罗旺斯使他升华了。他心中充满一种壮美的事业感。

他租了一间房子,买了几件家具,还用他心中的黄色将房子的外墙漆了一遍。此外又画了一组十几幅《向日葵》挂在墙上。这种吸满阳光而茁壮开放的粗大花朵,这种“大地的太阳”,正是他一种含着象征意味的自己。

其实从骨子里说,所有的艺术家都是一种理想主义者。或者说理想才是艺术的本质。

他被这种理想弄得发狂。这是他一生最灿烂的几个月。他的精神快活,情绪亢奋。他甚至喜欢上阿尔的一切:男女老少,人人都好。他为很多人画了肖像,甚至还用高更的笔法画了一幅《阿尔的女人》。梵高在和他的理想恋爱。于是这期间,他的画全都出奇的宁静,明媚与柔和。

在梵高一生写给弟弟迪奥的八百封信件里,使人读起来感到最难受的内容,便是他与弟弟迪奥谈钱。迪奥是他唯一的知音和支持者。他十年的无望的绘画生涯全靠着迪奥在经济上的支撑。

迪奥是个小画商,手头并不宽裕,尽管每月给梵高的钱非常有限,却始终不弃地来做这位用生命祭奠艺术的兄长的后援。

这就使梵高终生被一种歉疚折磨着。他在信中总是不停地向迪奥讲述自己怎样花钱和怎样节省。解释生活中哪些开支必不可少。报告他口袋里可怜巴巴的钱数。他还不断地做出保证,决不会轻易糟蹋掉迪奥用辛苦换来的每一个法郎。

如果迪奥寄给他的钱迟了,他会非常为难地诉说自己的窘境。说自己怎样在用一杯又一杯的咖啡,灌满一连空了几天的肚子;说自己连一尺画布也没有了,只能用纸来画速写或水彩。当他被贫困逼到绝境的时候,他会恳求地说:“我的好兄弟,快寄钱来吧!”

但每每这个时候,他总要告诉迪奥,尽管他还没有成功,眼下他的画还毫不值钱,但将来一定有一天,他的画可以卖到200法郎一幅。他说那时“我就不会对吃喝感到过分耻辱,好像有吃喝的权利了。”

他向迪奥保证他会愈画愈好。他不断地把新作寄给迪奥来作为一种“抵债”。他说将来这些画可以使迪奥获得一万法郎。他用这些话鼓舞弟弟,他害怕失去支持;当然他也在给自己打气。因为整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看上他的画。

但今天——特别是商业化的今天,为什么梵高每一个纸片反倒成了“全人类的财富”?难道商业社会对于文化不是充满了无知与虚伪吗?

故此在他心中,苦苦煎熬着的是一种对自我的怀疑。他对自己“去世之后,作品能否被后人欣赏”毫无把握。他甚至否认成功的价值乃至绘画的意义。好像只有否定成功的意义,才能使失落的自己获得一点虚幻的平衡。

自我怀疑,乃是一切没有成功的艺术家最深刻的痛苦。他承认自己“曾经给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挫败过”。在这种时候,他便对迪奥说“我宁愿放弃画画,不愿看着你为我赚钱而伤害自己的身体!”

他一直这样承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的摧残。

可是,在他“面对自然的时候,画画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在阳光的照耀下,世界焕发出美丽而颤动的色彩,全都涌入他的眼睛;天地万物勃发的生命激情,令他颤栗不已。这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绘画,直至挤尽每一支铅管里的油彩。

当他在绘画里,会充满自信,妄乎所以,为所欲为;当他走出绘画回到了现实,就立刻感到茫然,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他终日在这两个世界中来来回回地往返。所以他的情绪大起大落。他在这起落中大喜大悲,忽喜忽悲。

他最愿意相信的话是福楼拜说的:“天才就是长期的忍耐。”

他最想喊叫出来的一句话是:“我要作画的权利!”

他最现实的呼声是:“如果我能喝到很浓的肉汤,我的身体马上会好起来!当然,我知道,这种想法很荒唐。”

如果着意地去寻找,会发现这些呼喊如今依旧还在梵高的画里。

他给迪奥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我以生命为赌注作画。为了它,我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在精疲力竭之后,他终于向狂乱的病魔垂下头来,放下了画笔。

1890年5月梵高到达巴黎北郊的奥维尔。在他生命最后的两个月里,他贫病交加,一步步走向彻底的混乱与绝望。他这期间所画的《奥维尔的教堂》、《有杉树的道路》、《蒙塞尔茅屋》等等,已经完全是神经病患者眼中的世界。一切都在裂变、躁动、飞旋与不宁。但这种听凭病魔的放肆,却使他的绘画达到绝对的主观和任性。

我们健康人的思维总要受客观制约,神经病患者的思维则完全是主观的。于是他绝世的才华,刚劲与烈性的性格,艺术的天性,得到了最极致的宣泄。

一切先贤偶像、艺术典范、惯性经验,全都不复存在。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是对自己的约束。但他现在没有了!面对画布,只有一个彻底的自由与本性的自己。看看《奥维尔乡村街道》的天空上那些蓝色的短促的笔触,还有《蓝天白云》那些浓烈的、厚厚的、挥霍着的油彩,就会知道,梵高最后涂抹在画布上的全是生命的血肉。惟其如此,才能具有这样永恒的震撼。

这是一个真正的疯子的作品,也是旷古罕见的天才的杰作。除了他,没有任何一个神经病患者能够这样健康地作画;除了他,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能够拥有这样绝对的非常态的自由。

1890年7月27日他站在麦田中开枪自杀。被枪声惊起的"扑喇喇"的鸦群,就是他几天前画《麦田群鸦》时见过的那些黑黑的乌鸦。

随后,他在奥维尔的旅店内流血与疼痛,忍受了整整两天。29日死去。离开了这个他疯狂热爱却无情抛弃了他的冷冰冰的世界。冰冷而空白的世界!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如果说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伟大的一生。

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

但个人如果没有商业模式,你纵是天才,那种外界的认可也许永远都不会来临。在梵高的一生中,他画了数百幅画,但只卖掉了一幅。他自称是“一幅画都卖不掉的可怜虫”。

而在他自杀99年后,日本的一个收藏家以825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他的一幅画作《加歇医生的肖像》。

如果你的才华未能很快获得外界的认可,你不要以头撞墙(也不要磨平你的棱角)。实际上,你应该能够料想到这个结果。你的问题的实质是外界的认可,无论你是作家、画家、演员、歌手、舞者或摄影师等诸如此类的角色,你都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

4

天才们如果真正想要大获成功,就要像哈维·麦凯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寻找外部专家的工作中去。

54岁那年,麦凯撰写了第一本书《与鲨共泳》。但他并没有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写作或游泳,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找别人宣传、吹捧他的书。

麦凯找到了这些人:罗伯特·雷德福、特德·科佩尔、马里奥·科莫、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杰拉尔德·福特、沃尔特·蒙代尔、彼得·尤伯罗思、埃迪·阿尔伯特、卢·霍尔茨、鲍勃·奈特、阿尔·麦奎尔、弗兰·塔金顿、斯坦·史密斯、查尔斯·施瓦布、沃伦·阿维斯、阿比盖尔·范布伦、比利·格雷厄姆,当然还有诺曼·文森特·皮尔。

还有下列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联合航空公司、7-11便利店、保时捷、雅诗兰黛、倍儿乐、康尼格拉、西北贝尔、网络数据库服务、戴顿哈德逊、卡尔森集团、克雷研究所、法利实业、德斯塞、优志旺电气和斯坦雷工程公司。

除此之外,麦凯还邀请到斯坦福大学、布朗大学以及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校长。另外还有明宁哲基金会的总裁和通用汽车以及西尔制药公司的前任总裁。

还有4位作家给麦凯的书做广告,其中包括《一分钟经理人》的合著者肯·布兰佳,他还为麦凯题写了序言。

《与鲨共泳》当年获得了多大的成功呢?这本书打破了各项出版纪录,并连续40多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该书共售出230万册,足以进入10大经管畅销书之列。现在,哈维·麦凯单靠巡回演讲每年就有100万美元尽收囊中,还没有算上版税收入。

《与鲨共泳》写得有多精彩呢?你不妨看看那本书再下结论吧。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这真有那么要紧吗?”

5

东西方都一样,如果你只想做一个有才华的人,那就像黄宾虹、梵高那样,自顾自地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你的“艺术”创作上;如果你想拥有才华并取得成功,那就像李笑来、麦凯那样,花一点时间用于“艺术”创作,再花一点时间寻找自己个人的商业模式,向他人推销自己。

请始终谨记,才华的世界与这个大千世界本身并无二致,在这里,让你获得成功的正是其他人。是影评家让电影制片人成功的。

天才是难以驾驭的一匹马,主要是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才华会得到施展”,而那种才能带给你的不过是一张彩票而已。

自我膨胀十有八九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人们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创造力而不是推销能力。不妨问问自己:“这真有那么要紧吗?”

对很多人来说,这真有那么要紧。首先,他们想要相信自己,他们希望给人以才华横溢的感觉,这是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如果有头像的一面代表积极思维的力量,那么没有头像的一面就代表自我怀疑、自我毁灭。

要相信他人的力量,只有他们才能让你获得成功,你有没有自信跟这个问题没有多大关系。

当你向别人推销你的创造力时,请记住,产品的外包装与产品一样重要,有时还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当今的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如何销售自己、如何借助外力取得成功。实际上,你必须走出去,找到自己个人独特的商业模式,去推销自己。

当然,我只是让你别再一味地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你必须面向外部世界敞开你的胸怀,你必须从自身因素之外去寻找成功的道路。

失败者是那些只关注自己、认为成功的全部要素都在自己身上的人。其实,成功就在他们的身边,他们需要的只是敞开胸怀、擦亮眼睛。

胜利者通过善用他人而获取自己的成功。想要成功,你必须知道该看哪里、该找什么。

如果你生来就是个天才会怎么样?如果你是个天生的艺术家、作家或音乐家又会怎么样呢?

有多少花儿争艳吐芳无人得知,只让清香在沙漠中白白浪费。有多少才华横溢的花朵在无情的现实世界中枯萎凋谢。

天才要想成功,你需要的不仅仅是才华,还需要人们的认可。

如何让别人认可你的天分呢?如果你是艺术家,你需要画廊来认可你的天分;如果你是作家,你需要出版商来认可你的天分;如果你是音乐家,你需要的是唱片公司。

简言之,你需要其他人的认可,他们能够让你获得成功。你需要骑一匹好马。

你要尽量多寻找、多接触各种画廊、出版商和唱片公司。同时谨记,你不必讨好所有的人,你只需要有一匹可以驾驭的好马。

天才同样必须学会如何聆听观众的心声。观众希望他们怎样,他们就得去适应,而不是让观众来适应你。

如果你想让人们觉得你有才华,你就得看上去像那么回事。

如果你不仅能够设法获奖,还会到处炫耀,那么你就能在你所处的行业里进一步发展了。

天才没有个人商业模式也枉然,我们这些普通人更要三思而行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才没有个人商业模式也穷困潦倒,普通人就更别提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ux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