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28天日更挑战营 日更第7天
今天的学习内容:“怎样通过修改提高文章质量,写出深度好文?”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文章的打磨和修改十分重要。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其实分为写的能力和改的能力。我们总有一个误会,以为自己阅读到的文章是作者写出来就成形的。
然而,基本上所有我们阅读的文章,都是经过“写初稿+修改”两个过程的。写的能力就是写出并且持续写出初稿的能力,而改的能力是对初稿进行修改并定稿的能力。
那现在来复习一下文章是怎样修改出来的?
正确的写作方式
构思选材
确立主题
确立大纲
完成初稿
完成初稿后,可以先休息休息,让自己换换脑子,也让作品冷却一下再修改。
文章具体如何修改?
1、语句是否通顺
2、是否有错别字
3、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4、“的地得”用法是否正确
5、情节是否合乎主题
故事型——润色服务主题的相关情节
观点型——增加论据
6、情节是否有吸引力
7、词句运用是否恰当
8、段落章节划分——排版
9、逻辑是否合理
10、自我评价审视:自己想看吗?

生活随笔~修改前:
前两天跟父亲通话后有些伤感,因为我哥刚在老家县城买了房,我跟父亲说现在方便多了,村里和县城的的房子都够大,想住哪就住哪。
父亲说还是习惯住村里,因为在县城出门就得花钱,开销大,住村里能省一些,当时听着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有些难受但没有辩驳,心想一个老头子能花什么钱啊!
后来一想实际上很能理解的,一来家里刚买房还贷压力大,能省一分是一分,二来父亲从那个艰苦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贫穷节省的意识烙印刻在骨子里,不是说变就能改变的了的。
康德说过,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一个人的美德和伟大却只属于他自己。
我的父亲,常年生活在没有经济收入的农村,内心的安全感想必是匮乏的,作为子女能为父母做什么呢,除了逢年过节给一些过节费之外,应该提供一些更有建设性的帮助,让老人的生活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能做什么呢?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活随笔~修改后:
康德说过,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一个人的美德和伟大却只属于他自己。
前两天跟父亲通话后有些伤感,因为我哥刚在老家县城买了房,我说现在方便多了,村里和县城的房子都够大,想住哪就住哪!
父亲说不习惯住县城,因为出门就得花钱,住城里开销大,住村里老房子有菜园和存粮,基本不用花什么钱,能省些。当时听着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有些难受,心想一个老头子能花什么钱呢!
后来一细想,如果换位思考,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看,挺能理解的,一来刚买房还贷压力大,能省一分是一分;二来父亲是50年代生人,从那个艰苦贫寒年代走过来的人,贫寒节俭的意识早已刻在骨子里,不是说随着年代的改变就能改变的了的。康德说过,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一个人的美德和伟大却只属于他自己。
我的父亲,出生于50年代初,经历过大饥荒,改革年代失业下岗,现在常年生活在没有经济收入的农村,内心的安全感想必是匮乏的。作为子女的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呢?除了逢年过节看望给一些过节费之外,其实更应该提供一些更有建设性的帮助,让老人的生活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能做什么呢?值得深思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