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岛主必赞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6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6

作者: 开阳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6-23 00:02 被阅读0次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6

武官

春秋时已有将军称号。战国有大将军,后来又有左、右、前、后将军,秦汉沿置。

汉代还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地位都很高。

此外还有临时设置的将军,例如对匈奴作战则置祁连将军,对大宛作战则置贰师将军等。

汉代略次于将军的是校尉,各依职掌命名。例如掌骑士的称为屯骑校尉,掌西域屯兵的称为戊己校尉等。

魏晋以后,将军和校尉名目繁多,其中不少是虚衔,如云麾将军、振威校尉等,这里不细说。

地方官制

春秋时的地方行政单位有邑县。邑县的长官,鲁、卫称宰,晋称大夫,楚称令尹。

战国时有郡有县,郡的长官为守,掌军事为主;县的长官为令,掌民政为主。后来以郡领县,形成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汉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令;不及万户的县,长官称长。县丞助理县政,县尉掌管治安。

隋唐县的长官统称令。宋代派中央官员出掌县政则称为“知某某县事”,简称知县。明清沿用知县之称,元代则称为县尹。历代县有诸曹掾史,各有不同职掌。

秦汉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郡。秦代郡的行政长官是郡守,掌军事的是尉,掌监察的是监御史,简称为监。郡丞是郡守的佐贰。

汉代郡守改称太守,后因兼领军事,所以有郡将之称。郡的属官除诸曹外,还有督邮、主簿等。督邮举察属县官吏的功罪善恶,并督治地方豪强奸恶;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督邮职权很重,唐以后始废。

古代官署一般都设主簿,宋以后县的主簿和丞、尉,同为县令(知县)的助理。

汉代和郡平行的还有“国”。这是皇帝子弟的封地,设官初仿中央,吴楚七国之乱后加以裁削,由中央派相处理行政(魏晋南北朝改称内史)。相和太守相当,都是二千石的官(汉制以俸禄多少作为职官等级的标志,二千石的官月俸120斛),所以汉代往往用二千石作为“郡国守相”的代称。

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或部,每州置刺史一人(后或称为牧),监察所属郡国。京师所在的州置司隶校尉,略如刺史。刺史有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属官。

魏晋南北朝,刺史多带将军称号,并允许成立军府,自置僚属,权势很大。

不加将军称号的称为单车刺史,多由庶姓充任。又,晋代郡守也多加将军称号。这样,刺史就有两套属官,一套是属于监察系统的别驾、治中等,一套是属于军事系统的长史、司马、参军等。

隋唐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或郡,称州时长官是刺史,称郡时长官是太守(首都或陪都所在的州称为府,有尹、少尹等官),刺史实际上等于太守。古人把刺史或太守称为使君。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化常识

    一.天文、历法 二.地理、政区 第三节 管制和科举 一.官制 从夏代到清代,中央官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

  • 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 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 古代文化常识2

    三、天文历法 【星宿】 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

  • 古代文化常识1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

  • 古代文化常识3

    五、科举制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

  • 古代文化常识4

    十、谦称敬称贱称 中国古代的称呼,奥妙太多,足够复杂,有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号、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

  • 古代文化常识2

    要得到这三分,其实并不容易。 古代文化常识重在积累,这就表明他很难一下子全部把它背熟。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当中一...

  •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①

    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把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 风师谓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bj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