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路岩,唐代宰相。
路岩的父亲路群,精通经学,善写文章,生性忠贞廉洁。父母去世后,他一生都不吃肉食。路群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唐文宗对他非常优待。路群平时谦恭谨慎,位居高位也像没有权势的人一样,凡是和他交往的,即使平民也以礼相待,始终如一。
路岩小时候聪慧过人,考中进士后,父亲路群在世时的朋友,争相推荐他任职,过了许久路岩才答应了。路岩也因此而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唐懿宗咸通初年,路岩进入翰林院任学士,后来又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时年仅36岁。
但路岩任宰相后,形势急转直下。
当时皇帝昏庸,宰相得以专权。路岩见皇帝糊涂,于是大肆接受贿赂,奢侈放肆、不遵法度。他和宰相韦保衡一同掌权,两人权倾天下,人们都称他们的党羽为“牛头阿旁”(地狱中的狱卒),说他们像鬼一样阴恶可怕。而路岩和韦保衡二人也相互争权,不久路岩也被罢相。
路岩任宰相时,将政务都交给亲信官员边咸。而边咸和另一官吏郭筹互相勾结,军中兵将只听他们二人的命令。这两人为所欲为、随心所欲,路岩却从不管制。
终于,有一次检阅军队,边咸和郭筹二人商量事情时只是互相写信,看完后又烧掉。军中之人都以为他们在计划什么阴谋,人心惶惶之下,终于传到了京城。结果路岩却因此被贬为荆南节度使。
走到半路,路岩又被贬为新州刺史,走到江陵时又被免职,改为流放儋州、没收家产。路岩一夜之间胡子皆白。很快,朝廷又下令将路岩处死,并且要将喉管割下来确认已死。
而耐人寻味的是,当时有人说路岩曾秘密上奏,请求“三品以上的官员犯罪被处死,要割下喉管证明已经死了”。谁知,这条恶毒的建议刚被采纳,不久就落到路岩自己头上。
顺便说一句。
这几乎是一个清晰而直接的因果案例。
首先,路岩的父亲路群谦恭自律,积阴德福报与后代。路岩才得以在父亲去世后,昔日故旧争相推荐,以至36岁之前一路顺风顺水。可到了路岩这里形势却急转直下,本是一手王炸好牌,却短短几年就打得稀烂。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守得住孤寂贫困,挺得过默默无闻,能不能守得住高官厚禄,能不能受得了名闻利养?有的时候我们看上去很自律,很精进,没什么恶念恶行,可如果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给予我们更多的财富名利,权力地位,我们还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一颗真心,守得住自己的初心?
我们刚刚发心修行时,各种誓愿不断,真诚勇猛。要吃素,要诵经,要念佛,要求生西方极乐,要改过迁善,要勤学苦练,甚至要早睡早起,要好好工作,要孝养父母,要与人为善……
可是随着我们获得了一点点小小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境遇的改变,我们刚刚抓到手里的一副好牌,自问能不能继续打出精彩的局面?还是更多时候,我们其实不过也是路岩?
至于路岩上奏割人喉管作法自毙一事,
因果如此明显,童叟无欺,不复多言。
(史料选自《旧唐书·路岩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