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变得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儿女、妻子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我认为福贵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在那个年代亲人这样的死因,可谓常有,按概率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也不是不可能。福贵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典型,他经历了近现代的诸多历史节点,并成为了每个历史节点的典型人物。有一类好作品是借助“历史”起势的,《活着》正是如此:用福贵的悲剧显示历史的事实,每段历史都有光明和黑暗,而福贵却一直难以摆脱黑暗。
而且这里面也很少“坏人”,都是很普通的人诸位亲人也并不是谁给害死的,都是死于意外,惟其如此,才更加不可避免,才更加值得埋怨老天的不公,初读时我深感那段历史的压抑,对不幸的福贵的“同仇敌忾”,愤愤不平,以至于陷入灰暗和悲伤,再一次,我看到了“活着”,至少福贵还活着,在他每一段悲惨经历中都有人逝去,都有人从心底里抛弃了这个世界,而福贵没有,他一直活了下来。并且渐渐淡然了,因为他送走了自己所有的亲人,真正的了无牵挂。
他有没有深夜的时候回想这些年的经历,父母妻子婿女外孙的惨死,他肯定会觉得,自己真苦呀!确实苦,没有比他再苦的人了,相比于肉体上的饥饿贫困,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撕心裂肺。但他依然挺住了,或者我们看到的,用“挺住”已经很不合适了,福贵比我们淡然得多。想到这儿我明白了,明白了余华在探索什么!
我们是为什么活着的?是为了钱财吗?那好,让福贵倾家荡产。是为了父母吗?是为了妻子儿女吗?那好,把这些人一个一个摘走,就留你一个人!我们常说:“为自己而活”,对吗?福贵选择了一头老黄牛,把他人的嘲笑抛在身后,他早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甚至还早于亲人逝去之前!
那是活着是为了什么呢?答案是“不为什么!”“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许三多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儿。”也是这样的。
我们都很幸运,相比较福贵,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更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就是活着,我们都是为活着而来的!不是为了谁,就是为了活着!
推荐原因:这部小说的故事跨越时间长,有大环境跌宕不平,也有小家庭的悲与喜,自然紧凑。让我们窥探了那些年代的艰难和不易。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好句推荐: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真实。”
“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