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趣动旅程男教练猥亵女学生】的新闻刷屏,想码字长文,却因为忙碌,最终只是在票圈里怒吼了两句。
既身为父母,当责无旁贷扛起保护孩子安全的大旗。说着轻松,可该怎办?
信任带来的是噩耗,谨慎也败给了防不胜防。
“我该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道出父母的悲愤与无助。静思之下,除了愤怒谴责,亦有警示。
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和犯罪学家托帕利教授说,犯罪分子是专挑“软柿子”捏,他们更喜欢攻击那些看上去比较弱的对象。他们会观察到人们不经意之间发出的信号,从而判断哪些人更容易得手。
孩子在宿舍里光着身子嬉闹;对家长说出“你不是让我听老师话的么”……在闻之痛心时,也看到了孩子在性教育和独立判断力的学习上,稍有欠缺。
发出这样的言论,最易引起偏激人士的怒火,认为“你不谴责犯罪者,跑来说家长不会带孩子”云云。
完全没有此意。
犯罪者可恨,每每听到虐童新闻,泪不止,心被剐,犯罪者再严惩都不为过。可为什么惨案屡禁不止?
除了呼吁完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什么?
难道只能仰天长叹,当键盘党发泄两日,然后就回归自己的正常生活么?不做改变,就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被害者,会不会是自己的孩子?
抽刀向弱者,是人性的悲凉。在没能达到人人恪守良知的理想状态时,我愚昧,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只能用上暂能想到的、肤浅的一招,那就是——
竭我所能,与孩子共成长,用践行书写“强大”二字。
热播的《延禧攻略》,我爱极了完美的富察皇后,但也许正是太无暇,倒成了一株只可远观,而自惭无法企及的圣母白莲花。
更愿孩子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恶势面前,智慧自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