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明代嘉靖朝著名内阁首辅,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其知人善任,每每祥问下级官员吏治民情,边境要害,算是嘉靖朝后期的中流砥柱,在任期间最大功绩要数计除严嵩、严世藩,推举张居正了。
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徐阶在入阁前当地方官员的事情。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的徐阶由于上书大骂当时的内阁首辅张璁而被贬官到福建省延平府任推官,
要说延平府推官,实在不是什么好职位,它专管当地的司法以及各类刑事案件,且福建延平府位于闽北地区,多山区,在当时可谓穷山恶水,在那里办公娇子是肯定没法坐的,经常要骑马,由于推官这个岗位决定了他要经常外出,这个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不管这句话正确与否,至少延平府是符合这个条件的,此地大案要案频发。其手下的司法官员要么徇私舞弊,要么一心一意的磨洋工,出工不出力。
徐阶面对这种情况,本着二十多年学的四书五经,道德圣贤之言,始终自信的,一切由自身出发,刚正不阿、雷厉风行,遵守礼义廉耻,必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况区区延平府的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
正因如此的想法,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徐阶终于完成了积压的繁杂的案件,改判的判,该放的放,延平府治安一片清净,他的威望也由此大增后,他裁撤贪官、不作为官员,府内官员政治操守也慢慢改正。
慢慢的他感受到了按照知道的圣人的利益道德去行事是多么的正确,而事情绝非那么简单,直到盗矿的事情发生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延平府虽然不是什么好地方,但它由其自己的特点,矿多,而且不是一般的矿,是银矿,银作为明代的流通货币,延平府就好像这个穷山沟里什么都不产,唯一的特点就是地底下埋着人民币。
当时也没有防伪技术,只要是银就可以作为流通货币,就能用出去。有一句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脚底下踩着人民币,当然靠人民币吃饭了,显然这种情况在哪个朝代哪个国家都是不允许的。
刚刚断完案的徐阶意气风发,三令五申、刚正不阿、反复清查,都没有好转。难道错了吗?徐阶提出了疑问,面对不法,面对坏情,自己凭借着刚正不阿、礼义廉耻的正义的“理”去解决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难道世间圣人之言的“理”,人间的正义有时也战胜不了世间的不法吗?
当然不是,一番大彻大悟,徐阶明白了,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是由人组成的世界,由欲望的人组成的世界,人们时刻关心自己的利益,用圣人那套无视人欲的理学标准行事,去宣扬舍生取义、心怀太下,从而刚正不阿的处理好这些事情,在贪婪的下属和人们看来,就是扯淡。
于是徐阶改变了行为方式,他找到当地的里长,铲除那些盗矿的恶霸,给你最大的利益,是的,在这种说法下,各个里长带着各户纷纷铲除了恶霸。
徐阶当然知道,之前恶霸们盗矿的好处,这些里长自然是少不了,但他没有采取绝对的道德去解决此类问题,而是小部分损失代替大部分损失,以小阴谋代替大阴谋,这处理方式恐怕在正义的道德体系的理当中是不被允许的吧,可是徐阶这种方法成功了,解决了盗矿的危机,要知道市场上流通货币的随意流行对一个国家一个朝廷是多么大的危害,虽然在这里徐阶让一些里长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给他们升官或土地,相比之下要比盗矿的危害小许多了吧。这里要换成著名的清官海瑞,或许你打死他,都不会采取这种办法,他会克己复礼,刚正不阿的去查,去判,要知道这种盗矿在延平府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利益,他是没办法查的,就算查明白也是没办法下手的,这就是传统道德理学和知行合一的区别。循吏比清官更好,知行合一比传统道德理学要好。
最后言论,胸怀天下、舍生取义的绝对道德是存在的,可是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多数人是达不到的,按此要求自己做事一辈子,可以说你是个完人,高尚的人,但你这辈子不一定干成什么实事,清官海瑞就是一个例子无意诽谤,相比张居正、徐阶,海瑞是个完人,高尚品格的人,可是论能给明王朝百姓带来福利,安定,张居正,徐阶恐怕要比海瑞强很多。这就是知行合一,无论有多么大的理想,要实现它,必须理解两个字——变通,切实可行的行动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核心,这就是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