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淇
昨天讲到,孩子们仅用了1天时间征服了北京冬奥组委,获得了登上冬奥会开幕式舞台的机会。
2022年的2月4日,他们将用来自太行山深处最纯净的声音,用希腊语在举世瞩目下合唱庄严而神圣的《奥林匹克圣歌》。
获得认可的100个孩子还算不上一支合唱团。紧接着,付宝环和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在城南庄镇的五所小学开始了正式的选拔工作。她告诉记者,考虑到《奥林匹克圣歌》是一首旋律复杂、难度很大的歌曲,自己选孩子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音准。“长什么样,男的,女的,高矮胖瘦,我都不看。我选择的标准就是要唱准了。”
在付宝环长期支教的石猴小学,有5个孩子最终入选,其中包括五岁的小豆豆。小豆豆跟一年级的孩子一起上音乐课和活动课,聪明可爱的样子被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一眼看上。“阿姨要是带你去北京,你会怎么样?会不会想妈妈?你可能会好久,可能得一个月都见不到妈妈。”“我可以的。”五岁的小姑娘表现出超出年龄的坚定,最终成为参加开幕式44个孩子里唯一的一个学龄前孩子。
经选拔后入围的孩子有70多人,除了小豆豆,都是来自阜平县城南庄镇的八一学校、井沟小学、石猴小学、马兰小学、大岸底小学五所小学的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阜平县城南庄镇夏庄乡中心校校长刘凯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为了让孩子们的歌唱水平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提升,阜平县为这支新组建的合唱团配备了多名生活老师,大家吃住、训练都在一起,每周回家一次,从2021年10月下旬开始了半封闭式的集中培训。
27岁的保定学院合唱指挥专业教师马孟楠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合唱培训老师,曾到北京为国家机关进行合唱指导。她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经手过的合唱培训中难度最大也最有挑战的一次,原因很简单,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在合唱方面几乎是“零基础”的。“他们没有任何的舞台经验,冬奥会开幕式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
马孟楠和同事带着孩子们开始了每天5小时高强度的合唱训练。刚开始的时候,让他们倍感压力的,还不是这些孩子在音乐方面的“空白”,而是大山阻隔造成的一种与外界天然的隔膜。
“孩子们非常怕生,很多也不会说普通话,沟通起来有困难。我们经常正在排练,就看到有个孩子在角落里突然就哭了。问他怎么了,他说是想家了。他们没有过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半封闭式的集训是非常必要的。”马孟楠说。
在长时间的集训过程中,孩子们也展现出了山里孩子独有的专注与韧性。1月初来到北京后,在鸟巢的第一次彩排中,年龄最小的小豆豆对头上粘贴耳机的胶带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一上场,小豆豆的眼睛就看不见了,头上起满了疹子。老师们都被吓坏了,在之后用其他方法帮她固定耳机,但坚强的小豆豆从没有过任何抱怨,也没有说过自己想家,表现得比很多大孩子都要好。
集训期间,孩子们还通过专门的学习,了解到家乡阜平和城南庄光荣的红色历史和冬奥会的知识。城南庄曾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1948年春天,毛泽东主席率中央机关由陕北转移至此,在城南庄生活、工作了46天。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赴农村地区考察,就来到阜平,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在阜平集训期间,孩子们演唱的视频起初每周向北京的开幕式导演组传送一次,后来增加到每周两次。马孟楠说,两个多月的集训中,孩子们的变化既是潜移默化的,也是脱胎换骨的。有一个叫尹天琪的男孩,经过合唱训练,硬是从一开始流着鼻涕、满身泥土的样子变得干净和专注起来,像是换了个人。
2021年12月底的一次视频汇报时,孩子们的表现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在北京观看汇报的很多人都眼含热泪,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带头鼓掌说:“太好啦!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红脸蛋!孩子们唱得太好了,真不错!”
总导演的评价传回阜平,马孟楠和同事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