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纪行之十七
湖 山
离开翟山坑道,来到中山纪念林,这片位于昔果山与双乳山之间的林区,面积约有100公顷,植被十分茂盛,成片的松树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一排一排的木麻黄树,姿态优雅,爽心悦目。林区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尽管是艳阳高照的盛夏,我们走在林子里,到处都是绿树荫翳,一阵阵东南风吹来,让人感到一丝丝的清凉。
据导游介绍,两岸对峙时期,由于这边有军事设施,经常成为炮击的目标,那时地上连一棵树也没有。这片中山纪念林,是在炮战结束之后,由人工种植营造的,所以这里的树都不高大,树龄也都不长。这片岛上最大的人工林,现在已经开发成为金门首个森林游乐区。
金门中山纪念林绿树荫翳
林区内的乳山故垒,过去是一个反空降基地,两岸休战之后,这里变成了一个军事主题公园,陈列着许多退役的武器装备。俗称“老母鸡”的C—119运输机、F—B5超音速战斗机、防空雷达车,以及大型的美式坦克,吸引着许许多多的军迷朋友。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先进的武器,没有用于抵御外侮,却用于中国的内战。山坡上的反空降堡垒,保留着迷彩的涂装,堡垒上树立着各种天线,一切都是战时的模样。战机、雷达、坦克、碉堡,将这里的战地风情点染到了极致。
堡垒的下面是防御工事,工事旁陈列着两门防空炮,黑洞洞的炮口,浮现着一种肃杀之气。炮座上有蜡像士兵模拟操纵,后面有蜡像士兵在传送炮弹。突然,园区内响起了一阵警报,紧接接着就是炮弹呼啸,炮声隆隆,剧烈的爆炸此起彼伏,原来这是播放的战场模拟音响。逼真的音响效果,增加了一种战地的现场感。如今,战火和炮声已经远去,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的印记,人们凭吊战地遗迹,更深知和平来之不易。
中山纪念林的北端,是蒋经国先生纪念馆。这是一所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黄色琉璃瓦显示着它的规制,也点染出了它的政治色彩。馆内设有正厅、中厅、展示室等,展示了一些蒋经国先生的手迹、照片和文物。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蒋经国作为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他的纪念馆为什么不建在本岛,而要建在偏远的离岛?看了“蒋经国在金门”的篇章,才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蒋经国自1949年到台湾后,先后到过金门200多次,可以说金门是他来的最多的地方。蒋经国来金门,出于安全的考虑,一般都住在大武山石室。纪念馆内有一间展厅,复制了他在金门的起居室,室内有蒋经国办公的蜡像,蜡像的仿真度很高,形象栩栩如生。
导游蔡先生是台湾老兵的后代,他对我们说,大家能够来到台湾,台湾人能够去大陆,都得益于经国先生当年的一项重大决定。
1987年的5月10日,是台湾的母亲节,一些头发花白的国民党老兵,在台北发起返乡探亲运动,他们在衣服上,写着“想家”的鲜红大字,高唱《妈妈我好想你》的歌曲,要求台湾当局准许老兵回大陆探亲。第二天,蒋经国从《联合报》上看到这则新闻后,身患重病的他,决定加快制订可行性方案,就在这一年的11月2日,台湾当局正式受理老兵回乡探亲登记。
经国先生的这一决定,不仅使离家38年的台湾老兵,踏上了期盼已久的返乡之路,而且开了两岸交流的先河。老兵回乡探亲,促进了两岸的民间往来,为实现全面“三通”作了有益的铺垫。蔡先生告诉我们,现在他每年都要回湖北老家,并且在老家盖了房子,将来退休之后,他就准备落叶归根,在大陆安度晚年。
蒋先生在作出这一决定时说:我们正在改写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