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生生不息既为命

生生不息既为命

作者: 啦啦啦啦啦3636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23:22 被阅读22次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泰戈尔曾经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懵懂无知少年时初看这句话,单单是不解。我想如果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的话,那么一相抵消,岂不是为零,生命何须延续。你看,少年的我只会用简单的数学思维来思考生命的意义。

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中,血液是生命的代名词,血液是跳动着的生命。血液就是活生生的人,但当我看完《许三观卖血记》这部文学作品之时,似乎颠覆了我的想法。因为在这里,血液似乎是愚昧和无奈的缩影、是一个可怕时代的透视镜。或许,是它让我看到了、触碰到了血液的冷暖,不,更多的是冷、是发自内心的凉。

文章开篇时,作者说“身子骨结实的人都去卖血,卖一次血能挣三十五块钱呢,在地里干半年的活也还是挣那么多……”我的震惊无以言喻,我才知道曾经有那么一群人通过卖血获得金钱,我才知道原来血液是用来挣钱养家的,它并不是“乖乖”的在我们身体里流淌,它还会在身体之外进行交易;我才知道原来地道农民的收入这么微薄,微薄到他们宁愿去卖滚烫的血液。沉重、心痛。

他们卖血,无非是要维持生计,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要让香火绵绵不断的承续下去,这承续的是生命,可是他们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这不就正如泰戈尔所说:“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这些农民何尝不知道接连不断卖血的害处,只是因为生存高于一切,他们自动选择屏蔽卖血败身子的事实。所以啊,他们天真的以为,多喝水,身体里的水多了,血液就淡了,身体里的血就多了。你看看,这该是多么可笑。但面对他们,我们没有嘲讽,我们不能嘲讽,只有沉重的悲叹。他们在血液里挣扎着生存。这是时代的不幸,是他们生命的不幸。他们用生命维持生命,用生命换取生命,这是最高尚的行为也是最底层的行为。

在书中,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正直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跟着四方和根龙一起去卖血,在四方和根龙心里,血液是摇钱树,也许这是他们普遍意识。卖血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模式、文化模式。这些形成的背后,是一辈又一辈的累积下来的贫穷。他们二人带着许三观去卖血告诉他关于血液的“知识”和卖血的“技巧”。比如卖血前需要喝很多水,得把“尿肚子”喝撑了;于是啊,不论是谁,卖血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喝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血更加划算。然而,在许三观后来独自一人一路卖血去上海的时候,他遇到了来喜和来顺二人,在许三观的带领下。他们也卖出了第一次血,就像当初的许三观一样,他们年轻力壮,很快恢复了体力,他们也体会到了卖血得来的钱的容易,读到这个地方,我愕然,因为我感受到又一辈的卖血循环开始了,究竟什么时候,这循环会破裂,会不复存在。

然而即使在那么贫穷的时候,在卖血这么无情的交易之下,我还是读到了血液本该有的温度。他们二人在得知许三观的事情以后,来喜替他想出了一个法子,他把血液卖给许三观。并且在他们去卖血要喝水的时候,许三观提醒来喜喝水时,来喜说:“我不能喝水,我把血卖给你,我就不能喝水。”卖给别人的血液可以掺水,但是卖给你的不能。这就是血液的温度。再者就是卖血后需要吃炒猪肝和温黄酒,得把身体暖起来。因此啊,在许三观卖血后,几乎每一次他都会去饭店。可能卖血后的这顿饭,是他卖血的期待。他们在生计难以维持的时候,靠着卖血,他们获得了家庭,获得了村里人的尊敬。就像根龙,他用自己卖血的钱,盖了房子,讨了媳妇,有了家。可是最终,根龙在最后一次献血之后死在了医院。我们该怎么去接受这些,他们确实是在心甘情愿的为自己的家庭付出,也可以说为自己付出。看起来他们的死没人去逼迫他们,看起来他们是自寻死路,看起来他们是在走着捷径。而这些看起来的背后,确确实实的是时代的罪恶。我们都应该记得,有那么一个时代,它让人活不下去,他让人自己一步一步摧残自我,在这个时代里,有人因为卖血度过了时代的劫难,有人因为卖血赔上了生命。但好在,他们都让生命得到延续。

感到些许的庆幸,感到微微的轻松。如今,我们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烦心,却不再有着生存的担忧。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夏河始溢,夏木始密。秋江渐逝,秋枝渐落。冬潭已冰,冬叶已枯。我们自在的在年轮里游转,不再消耗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生不息既为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lh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