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餐饮小白,赤手空拳上战场。

我之前在知乎已经写过多篇回答和文章,详细解释了目前环境下,加盟的弊端和常见的坑。
遗憾的是,在这些文章下面的评论里,最多的格式就是
我看中一个某某加盟项目,请帮我分析下可不可以。
对于这种反馈,起初我是非常失望甚至有些愤怒的。

在重读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影响力》的时候,我留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完美地诠释了这个现象的原因。
以下引用影响力原文:
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一次介绍超自然冥想的讲座,亲眼看到了人们是怎么藏在一致性的城墙背后,不愿承受思考带来的恼人后果的。
主持讲座的是两个热心的年轻人,他们想招募一些新成员。他们说,自己的协会提供一种独有的冥想术,能让人实现各种想要的美事儿,获得内心的平静自不必说,等修炼到了高级阶段,甚至能叫人掌握超能力——比如腾空飞行、穿透墙壁一类的。我来参加这个讲座,为的是观察此类招募会里使用到的顺从手法。
这天,我带了一个感兴趣的朋友同行,他是数据统计和符号逻辑专业的大学教授。随着会议的进行,讲师们解释起他们冥思术背后的理论来,我发现身边的逻辑学家朋友越来越焦躁。他如坐针毡,换了好多次姿势,终于再也忍不住了。
讲座结束之后,讲师们要大家提问题,他举起手,轻言细语但态度坚定地一一驳斥了我们刚刚听到的陈述。短短两分钟,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讲师的复杂论证在哪些地方出现了相互矛盾,为什么它们不合逻辑,又缺乏证据。这对主讲人可真是很大的打击。
两人手足无措地沉默了一阵之后,都开始尝试驳倒我同事的观点。但他们的开脱苍白无力,而且说到中间还得跟伙伴商量一番。
最终,他们无奈承认,我同事的看法很好,“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不过,在我看来,更有趣的地方是它对其余观众的影响。提问时间过后,一大群听众围着两位讲师,竞相掏出75美元,报名参加他们的冥思培训。
两位讲师一边收钱,一边用胳膊肘碰碰对方,耸耸肩膀,窃窃私笑,显然,他俩也搞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毫无疑问,先前的尴尬一幕搞砸了他们的陈述,可不知为什么会议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听众们就像被灌了迷魂汤一般,对他们言听计从。
我也一头雾水,以为听众们没听懂我同事的反驳逻辑。然而,事实证明情况恰恰相反。
讲座结束后,三名听众找上了我们,他们每人都在听完讲座之后立刻付了报名费。他们问我们为什么要来听这个讲座。我们作了解释,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三人中一个是胸怀大志的演员,很想在表演方面取得成功,他来是想看看冥想术能否帮他实现必要的自我控制,这样才能在演技上更上一层楼,负责招募的讲师向他保证,没问题。
另一个说自己患了严重的失眠症,她希望依靠冥想术来放松心情,晚上轻松入睡。
第三个在做非正式的代言人。他大学课程没考过,因为好像学习时间总是不够用。他来开会是想了解冥想术能不能训练他减少每晚的睡眠时间,这样多出来的时间就能用来学习了。讲师的说法当然跟先前告诉失眠者的一样:没问题。
看起来,超自然冥想术似乎能解决截然相反的问题。
这时,我仍旧以为这三个人报名是因为没听懂我朋友的观点,于是就拿他所说的几点意见问了问他们。
让我吃惊的是,我发现他们完全明白他的看法,实际上,是清楚得不得了,而且,正是因为他的论点太有说服力了,他们才受驱使赶紧在现场就报了名。
这位代言人说得好:“我本来不会当场就掏腰包的,因为我现在穷得都快破产了。我原本打算等到下次听讲座再说的。可你的朋友一开始说话,我就晓得,最好还是现在就把钱给他们。要不然,一回家,我就会想到他说的话,再也不会报名了。”
我这才明白过来。这些人都碰到了真正的问题,正拼命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要是研讨班讲师的话值得一信,那么,超自然冥想术不失为一种潜在的解决办法。
在需求的驱动下,他们非常想要相信超自然冥想就是他们的救星。(在需求的驱动下,他们非常想要相信加盟能帮他们赚钱——答主注) 就在此时,我同事扮演的理性之声传了出来,指出他们认定的新办法似乎在理论上就不合理。
他们惊慌起来!必须赶紧采取行动了,要不然,等逻辑占了上风,他们的希望就又破灭了。赶紧,赶紧,筑起对抗理智的城墙来!即使修起来的城堡是座愚昧的城堡,也无关紧要了。“赶紧地,找个地方藏起来,再也不动脑筋了!
来,拿着我的钱。好啦,这下子可就安全多啦!再也不想这些问题了。既然决心已定,从现在起,一致性磁带就能在必要的时候播放起来了:‘超自然冥想术?它当然能帮到我,我当然想要继续下去,我当然相信超自然冥想术。瞧,我已经投钱进去了,不是吗?’啊,不伤脑筋地保持一致真舒坦啊!我就在这儿休息一会儿好了。艰苦地寻觅太紧张、太焦虑了,现在可就好多了。”
要是下意识保持一致真的是逃避思考的盔甲,那么那些想要我们不假思索答应他们要求的人肯定会利用它们。这没什么好奇怪的。面对他们的要求,倘若我们不假思索地作出机械反应,牟利的人可就有福了:我们下意识的一致性倾向根本就是一座金矿。
所以,他们聪明地作了巧妙安排,让我们一致性的磁带播放起来为他们赚钱,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他们用高明的柔道手法来设计与我们的交流互动,利用我们保持一致的自身需求赚得钵满盆满。
不是我的文章写得不好,也不是他们没看懂我的意思,反而是他们认真看懂了我的答案,认识到了加盟不靠谱,但是又想通过加盟,给自己一个心理安全感,哪怕明知道是坑,也先躲进去舒服一会再说。
于是我决定重新写一篇文章,不再谈加盟的坑,只谈谈,如果一定要加盟,怎样考察能少吃点亏,尽可能多地回避一些坑。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先列个提纲在这里,后续文章会逐一梳理:
1.品类与品牌
2.对标与定位
3.加盟费是沉没成本
4.坑爹的保证金
5.采购是命脉
6.加盟不是为了学技术
7.产品红利期与生命周期
8.迭代与升级,VI和UI
9.利润的护城河——壁垒设置
10.识破明显的加盟骗局
持续更新中.....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康健其他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