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了第一部(工资的重要性)和第二部(家庭与其社会系统),整体感觉文章的内容都非常真诚,能看出来作者写书之前是对日本做了大量研究的,才能对细节刻画得那么饱满,比如日本人拒绝人的说话方式,日本女人的生活方式等。因为这本书是60年代出版的,文中提到的一些日本人的特点现在已经慢慢的改变了,比如文章提到日本女人结婚后基本都不工作,在家带小孩及料理家务,和在日本工作过的朋友讨论起来现在的状况已经不是这样了。所以书中的内容仅提供了参考价值。一切存在即是合理,当初60年代是那样的情形现在21世纪又是这样的情形,背后一定有存在的理由及合理性。
-
从内容对我思想的冲击来看,通过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日本的文化,生活习惯,价值观等,会让我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仍是当局者(我自己)的中国文化。而不再是懵逼的被套在中国文化里,像是背上了一种文化束缚。比如日本男人的交际圈都是同事,而女人的交际圈都是社区邻里的家庭主妇,夫妻之间很少有共同的朋友圈,也尽量避免这种因共同朋友圈而带来的冲突。而反观美国,他们的社交方式就会大方自然很多,喜欢谁就直言不讳,可以和一位不期而遇的理发师,买菜大妈或生活里偶然出现的任何角色发生无话不谈的关系,直截了当的谈天说地。而日本人进入一个新的圈子,融入圈子需要多则两三年的时间。这是一种社交观念的截然不同,可能因为这样,日本的单身率居高不下。通过旁观别人的观点,我才醒悟到原来自己不太擅长社交也有些环境的影响,而并非只是个人因素。也正因为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我才能突破现有的社交观念。好像这就是见识,当你身处其中,你以为身边的这个世界便是全世界,但是当你跳出井底之蛙的思维你才能看见整片天空。
-
其实读这本书之前并不太了解日本,只留下了一些刻板印象,比如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让我觉得日本人对生命的漠视,日本的垃圾分类值得中国人学习,日本的工匠精神值得学习,日本品牌的东西确实比中国品牌的东西用起来更爽,日本品牌的东西更注重细节体验。
-
读完后才知道原来日本还有很多让我惊讶的事情。比如日本的语言里就没有“不“这样直截了当的词语,他们总是非常婉转的拒绝,据朋友说,他们基本是说反话的,明明不喜欢却说成喜欢。很庆幸看书时能有一位有日本生活经验的朋友一起讨论才得以让我求证书中的理论。据说喝酒前后的日本男人判若两人,前可能是一本正经,后就是各种发泄爆粗口,表达愤懑与不满,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很压抑的民族。
-
日本人在职场就看重两点∶能力与忠诚。日本女人结婚后就会全职做家庭主妇(现在好像不是了),如果婚后还在职场会被认为丈夫没能力,会被嘲笑。所以日本女人一般不会和男人一样读综合性的大学,要么高中毕业要么读类似女子大学教你如何相夫教子,茶艺,花艺等,因为她们读完综合性大学在职场也并无用武之地。而且,婚后家里有全职太太的男人会比单身男薪资更高。说到这里,你可能也以为日本女人的地位很低,其实不然,全职太太有权利向丈夫索取收入,丈夫也有义务上交薪水。而且离婚后女人可以获得一半的财产。不得不感叹娶个日本女人当妻子,法国女人做情人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