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电子游戏竟是“毒品”?
最早有记录的电子游戏诞生于1952年,为井字棋游戏(Tic-Tac-Toe),运行于真空管计算机上。电子游戏在1970年代开始以一种商业娱乐媒体被引入,成为1970年代末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个重要娱乐工业的基础。在1983年美国游戏业萧条事件及继而重生后的两年,电子游戏工业经历了超过两个年代的增长,成为了达100亿美金的工业,并与电影业竞争成为世界上最获利的娱乐产业。电子游戏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娱乐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将电子游戏玩弄于指尖的画面随处可见,并且电子游戏的类型十分丰富、适应人群广泛,同时运行电子游戏的设备也数不胜数,比如手机、平板、笔记本以及台式电脑等,这就使得人们运行电子游戏变得特别方便,并且电子游戏的玩家年龄不受任何限制,包括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这就是家长、老师乃至社会最担心的问题。
电子游戏为什么被称为“毒品”?相信这一观点有无数的人群在为之辩论。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以至于现如今新兴的行业不断增加,有些行业确实颠覆了一个普通人的思想观念,比如遛狗师、陪跑师、程序员安慰师、包装朋友圈、饭陪、说晚安等等,而电子游戏同样作为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员,必然会引发各种热议。电子游戏被称为“毒品”,主要是因为其与毒品有一点相似之处,即使得玩家主观上对其上瘾。从电子游戏玩家平均年龄不难看出,这类人主要是16~17岁的在校学生,而这个年龄又巧遇“叛逆期”,并且懵懂的他们分辨是非和自控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导致大多数该年龄的玩家沉迷于电子游戏,直至上瘾。

听上去是否觉得难以置信?但这仅仅只是对心理的伤害,它同时还会残食你的身体。现在有关长时间玩游戏的危害的报道已经不计其数,普遍的人们应该都知道,身体长时间不运动并且持续接受着电脑辐射后会导致各种器官机能下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这些危害事实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已经十分清楚,只有剩下的百分之一的人还生活在原始社会。而今天,不难发现,电子游戏的“常驻嘉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身条件并不优越,甚至生活十分艰苦的人群,他们通常在生活上得不到认可,内心空虚,试图在游戏内寻找自信和优越感;而另一种则是自身条件十分优越,且大多为那些所谓的“富二代”,他们普遍属于自我节制能力较差,同时想寻求更多刺激的人群,花费大量金钱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寻求刺激是他们最重要的途径。这样一种现象就导致在电子游戏职业化的今天,我们每天可以都看到电子竞技以及由电子竞技所派生出来的行业(如网络直播、解说等)中发生各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比如一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偷偷将父母的血汗钱、治病钱用于游戏充值;一些所谓的“富二代”和“网络主播”毫无职业素养的行为使得网游越来越靠近“污秽”二字。如果说电子游戏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育,那么电子游戏产生的负面事件就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现在,甚至有人将电子游戏称之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笑话”!难道电子游戏真的已经到了如此极端的地步了吗?

电子游戏只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阶段性产物,与其将它视为嗤之以鼻的“毒品”,不如以平常心待之。当我们认真无了解电子游戏这一行业也不难发现,其实将电子游戏归类于一种体育竞技已是一件有理有据的事情了。电子游戏的竞技过程中,需要很强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有的还需要协同配合能力,十分讲究团队精神,并不是平常想象的那样简单粗暴,可以相当负责地说,目前的电子游戏行业,对个人的职业素养以及知识构建并不是毫无要求的;同时这个行业中的人群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低俗、粗鲁,甚至比想象中更加青春阳光,他们和大多数的青少年一样,都各自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同时在不断地努力,极力地证明自己。而对于那些有灰色的事件虽然也存在,但那仅仅只是取决于个人,而我们仔细看各行各业,没有哪一行业是“一干二净”的;同时这也是某些不法商家的炒作,他们打着“悬壶济世”的名号大势宣传沉迷于电子游戏的负面新闻,目的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父母亲手将自己的孩子送入所谓的“戒网瘾医院”中去,以获得更多的钱财。相比这些人而言,电子游戏要纯洁万倍。

斯人无罪,怀璧其罪。父母担心孩子误入歧途、国人担心社会逆向发展,这些出发点都无疑体现了“责任”二字,但是透过事物寻找本质是处理事情最理性的方法。电子游戏发展至今,虽然带给人们一些伤害,但它为人们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上财富依然不可忽视,抛去其为人们带来的便利不说,仅仅是由于电子游戏产生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玩游戏的人。电子游戏本身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即人类创造了电子游戏,而电子游戏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这完全取决于人类本身,这与科幻电影中机器人反噬人类有异曲同工之处。
如何正确对待电子游戏是重点。电子游戏作为客观存在,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虽然不能说今后电子游戏将会发展到何种广泛的程度,但能肯定的是电子游戏绝不会如同部分人所说那样迅速从人们生活中消失,为此我们需要如何合理对待电子游戏?首先主观理性是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大多数在电子游戏领域小有收获的玩家都想朝着职业的方向发展,但梦想是实际与目标的结合体,只有目标的梦想不是梦想,是好高骛远,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拥有什么很重要,电子竞技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就会失去原有的动力;其次客观理性是关键。为人父母懂得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电子游戏同书籍一样,有黄金屋、颜如玉也有黄赌毒、假恶丑,一棒子打死不是明智选择,合理控制是王道;同时父母也要意识到孩子并非从出生开始就喜欢玩游戏的,沉迷游戏的导火索实际上是在孩子在需要陪伴却孤单一人时“巧遇”网游,从而导致最后无法挽回,在此也希望每位父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那么简单。最后,对于电子游戏,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也绝对不是那么丑陋,关键在于我们看世界的角度。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关注微博@爱文者-胡迎俊参与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