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见产品理论

常见产品理论

作者: Mneky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11:25 被阅读0次

 1.最优解方案 = 用户研究 + 市场和竞争对手分析 + 产品自身优劣势分析

2.【幼犬效应】商家提供限时的免费使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习惯的养成,人们不愿意归还而最终选择购买产品。

【案例】许多视频软件的连续包月VIP的价格很低,当人们尝试一个月之后,由于对免广告、看新片等特权的习惯,人们对于连续包月的自动扣费便欣然接受。

3.【幸存者偏差】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案例】在新游戏刚上线的一段时间,有留存用户,也有流失用户,关注留存用户需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关注那些流失用户的流失原因,这些流失用户是“沉默的数据”。

4.【近因效应】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简单来说,就是对最后的、最近的刺激印象深刻。

【案例】APP会利用引导页提示主要功能,但用户大多不会认真阅读,而最后一页给人印象深刻,所以通常引导页中最终的功能会放在最后一页。

5.【多尔蒂门槛】决策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随着选择的数量和复杂性增加而增加。

【案例】改版后的 APP Store 不仅减少了选项的数目,也大幅提高了选项的质量,所以体验更好也是毋庸置疑的。

6.【峰终定律】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Rule)。

【案例】在宜家购物有很多不愉快的体验,比如买件家具也要走完整个商场、要自己找货物并搬下来,等等。但是,顾客的“ 峰-终体验”是好的。因为有峰——物有所值的产品,随意试用的体验,以及终——出口处那1元的冰淇淋!

7.【手表定律】一只手表可以看准确的时间,而当有两只手表时,反而会造成混乱,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 建立一个标准,才能成功。

【案例】Kate写一个博客,确定了主题,并希望流量在3个月后达到多少,此时手表就设定好了。可是不久,发现博客主题不吸引人,于是主题一再更换,最后的结果是博客内容杂乱,鲜有读者。

8.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9.3C战略三角模型(3C's Strategic Triangle Model)即

①公司自身(Corporation)。

②公司顾客(Customer)。

③竞争对手(Competitor)。

只有将公司、顾客与竞争者整合在同一个战略内,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有存在的可能。 大前研一将这三个关键因素称作为3C或战略三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见产品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uc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