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只有深刻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才能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我们努力给孩子最好的,不是因为“别人家孩子都有,我们家孩子也要有”的攀比心理,而是因为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而且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无私的爱,而不是有目的的爱。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而攀比犹如一盆冷水浇在孩子汹涌燃烧的生命火焰上。
美国著名心灵导师迪帕克•乔普拉说过:“我们现在的样子不是我们刚出生时婴儿的样子,而是被大人放在一个错误的容器里挤出来的变形样子。”
父母的过度期待,会逼孩子逃离。大人会痛苦的发现:那个真实的孩子已面目全非,丧失了真正的自己。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孩子的成长,应该让孩子像是植物一样生长,让他的童年有闪闪发亮的星星和甜到快要融化的冰淇淋。
我们要将期待合理化,引导孩子成就自己。
别人家的孩子看起来令人羡慕,其实他们真正的成长时光或许并不轻松愉悦,毕竟我们在别人面前展现的都是令人艳羡的样子,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高光时刻,其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经历。
我们要正视孩子的个体差异,脚踏实地的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让期待变成孩子成长的动力。
当一个人调整好期望与现实的关系,就会增强自我的生活满足感,包括对自己和对人际关系的满足感。
资深心理学家银子在《爱养》一书中写到:“在早期孩子的养育方法上,应该尊重真实的力量,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平凡普通或是卓越优秀,并且教会孩子悦纳自我。”
不要把孩子变成一个可以展示的产品,或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渠道和工具。要把孩子当做真正的主体和独立的个体,考虑到孩子内在的需求和心声,尊重孩子生命原本存在的意义。
父母只有接纳真实的孩子,孩子才能学会自我接纳和自尊自重,并且一步步走向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