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经典电影,非常喜欢的一部片子,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让自己有激情,成功不是名与利,而是做你自己的自由。
【兰彻】:男主角,真名叫冯查·旺度,他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已故园丁的孩子,从小学习很好,六年级可以做出十年级的题,这个富人约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
【法涵】:男主角兰彻朋友之一,从小理想做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最终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的认可,成为著名动物摄影师安德烈·伊斯特凡的助理,后来也成了著名的动物摄影师。
【莱俱】:男主角兰彻朋友之一,想当工程师,但是没自信,迷信神佛。家里很穷,父亲原来是邮局邮递员,现瘫痪在家;母亲退休了,还有她的姐姐卡摩因家里无法负担一辆车的陪嫁而变成剩女。后来因为在院长家门口小便被勒令退学而决定自杀,摔断了16根肋骨和两条腿,在兰彻的鼓励下脱离了植物人的状态,康复了,后来成为一名大工程师。
【病毒】:帝国工程学院的校长,但他办的学校几乎是压力锅——考不过试就不可能有工作,考试名次不好就不可能有未来。全校的学生叫他“病毒”。他很不喜欢男主角兰彻,觉得兰彻是在整他。每年给大一说的内容都必定会有“超越别人”这个内容,连在学校打杂的少年“公厘”都背下来了。
【消音器】:叫查尔图,是电影里的一个反派角色,他学习很用功,做事情也很刻苦,每天背书18个小时。为了增强记忆力,他药丸不离手,吃完药丸没到两秒就会放奇臭无比的屁,被三傻戏称为“消声器”;他是一个现代社会青年的悲剧投影。成为了诺克基大公司的副总裁。
每个人都是天生赢家,影片一开始就有一个镜头,你的出生就是一场史上规模空前浩大的残酷的角逐和竞争,你一出生就要和三亿个精子竞争,几亿个精子在射精的一瞬间就本能地知道了自己的命运。
但是你的竞争的对手有三亿个,只有更快速、更强大、更优秀的那个才能胜出,相比之下奥林匹克的竞争就是小儿科了,比你知道的现实世界中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竞赛还要更加残酷的竞争。
三亿个选手进入要达到最后胜利的通道后,精子们立即就开始了长途跋涉的游泳,因为最长只有24个小时的来赢得胜利,这是铁的规则。
几亿个选手都在竭尽全力极速前进,但极大部分精子在通道酸性环境中失去活力或死亡,这时,落后的精子选手是数不胜数的:体力不济的中途放弃了;有些没有冲劲的不再努力了;还有些在原地打转;有的则游错了方向。
只有极少数精子能够克服重重阻力到达输卵管。坚持到最后、一直全速游动着的精子,数目还不到300。
这不到300个精子堪比斯巴达300勇士,但国王只有一个,冠军只有一个, 最后最强壮,最优秀的你获胜,争得唯一的一枚卵子,受孕后在黑暗,温暖,宁静的子宫里呆上十个月的光景,最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
一出生时你就是一个勇士,一个冠军,每个人都是,无论你的家境是富有或者是贫穷,你都是一个奇迹,刚出生的你不比任何人强,但也不比任何人差,都是生而平等的,无一例外。
但竞争已经结束了,出生以后的竞争和你生下来之前的竞争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定义和概念,一旦把这两个混淆,你就进入灾难中了。
从出生到你学会语言,这中间有很长的一部分时间,直到你学会认知这个世界,这时候每一个人的遭遇开始变得不一样,开始变得“不平等”,因为你开始遭遇病毒。
强调一下,影片中的病毒就是那个大学的主任或者叫校长的名称,但他代表的不仅仅是学校,这个病毒也代表是父母(比如法涵的元首希特勒爸爸),学校,老师,社会,舆论,书本,观念,习俗,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传媒,我们是接受这些东西才开始变得不平等,变成了一个放弃者,变成了一个价格标签,变成了一个消音器,变成了一个自杀者,变成了一个当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各种人。
比如开学的第一天,病毒校长就开始给新生洗脑:“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诞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快跑,生活就是赛跑”。
从小法涵的元首爸爸就向所有亲朋好友宣布,“我的儿子是一个工程师”,法涵就这样在头脑里被盖上一个章,命运就这样被定下来,没有人问过他,究竟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这里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病毒并不是真的对你很不好的人,只是他自认为他灌输给你的都是对的,比如病毒校长强调的竞争意识让很多人自杀,包括那个天才的研究直升机的学生查图尔,包括莱俱,还包括他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
法涵的爸爸也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按照全社会认同的流行观念,当个工程师来为家庭光宗耀祖,所有这些“病毒”都是爱你,都是在意你的亲人、权威们,他自己并不知道他给你灌输的是病毒,他一直都认为是真的为你好,因为他活得年头更长,因为他比你更有经验,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本身也没有生活的智慧,不知道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你出生后开始遭遇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病毒,导致你开始忘却你的天生本质,忘了你就是一个天生冠军,按照病毒校长洗脑后去努力,一个人的遭遇就完全可以预测,就出现了影片中后来你看到的,自杀(实际上是被体制和权威谋杀)或者变成价格标签的奴隶,象消音器一样的机器人。
后来追随本性而生活的法涵,或者领悟后重获新生的莱俱是因为换了反病毒思想软件才免遭其害的。
按照社会和病毒校长的观念,按照他们的受教育,成长模式来看,只有那个被兰彻称作“蠢驴”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先是学习社会上广泛认同的工程学,然后是学MBA,EMBA,接着在美国当银行家,生活对他而言就是利润报表。所以病毒校长认为这样的社会成功人士才可以做自己的女婿,才是门当户对。
但是这样的成功人士就真的是成功吗,你在影片中看到他们活得很虚荣,很累,但他们是感觉不到的,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多年苦苦追求的全都是假象。
消音器(也有翻译成叫沉默者)是典型的机器人,他的信仰,只有两种途径拔尖,提升自己的成绩或者降低对手的,所以影片中出现他拼命苦读,吃各种药来加强自己的记忆力,然后想法设法让别人不能集中注意力,给别的同学塞看各种花花公子画册,以达到让自己领先的目的,这样的人常用的口号就是爱拼才会赢,一定要出人头地,不择手段,他一直信奉只有自己的方法才能让自己成功,出丑受辱后打了十年赌。
十年过后,消音器认为自己已经“成功”的成为一家美国公司的副董事长,有带泳池的豪宅和名车,穿各种名牌西服,迫不及待的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所谓“成功”,
这样下去的结果可以预测,这时候的消音器已经成了影片中一开始我们看到的那个价格标签的奴隶,他的生活价值观完全符合病毒校长和社会灌输的那种观念,他的成功要符合社会观念的潮流,一定要成就别人眼里的成功,才是成功,一直生活在他方,生活在别人的眼里,一直生活在攀比中,这种人最后就会成为别人观念和眼光的奴隶,从来没有自主过。
这样的观念来自哪里呢,下面转载一个网上流传的小故事,如果消音器读到这样的故事一定会心潮澎湃,会当作成功的秘籍一样信守:
有一位叫巴拉昂的法国年轻人,他出身贫寒,常常衣不褁体,食不填腹。后来,他以推销装饰肖象画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跃身为法国50大富翁之列,成为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
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在这份遗嘱里,除了明确把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巴拉昂还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问题。
他在遗嘱中说:“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3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里。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祝贺,但是他可以在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当这份遗嘱在报纸上刊登后,雪片般的信件飞到了报社。有48561个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穷人还能缺什么?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的是机会,一些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遇到好时机;另一部分认为,穷人最缺的是技能,现在能迅速富起来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一些人之所以成了穷人,就是因为学无所长。
另还有一些其他的答案,比如:说穷人最缺少的是漂亮,是皮尔•卡丹外套,是《科西嘉人报》等等。总之,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在巴拉昂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那天,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中了巴拉昂的秘诀:那就是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
上面这个短文是成功学大肆宣扬的东西,这种态度是一种病毒,这种病毒的流传和盛行,最容易产生误导,很多人奉若神祗。现在的社会和学校就是批量生产这样的靠野心准备追逐成功的人。
影片中二号主人公法涵一开始也是机器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元首式”的爸爸制定的成为受人尊敬的工程师的目标来生活,没有人问过他,他真正想要什么,后来如他父亲所愿考上最顶级的工程学院,即将成为一个社会上人人羡慕的工程师之前才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法涵记住了兰彻给他的一个简单信念:让激情转变为职业,然后工作就会变成游戏,在轻松快乐的工作中谋生。
他和“希特勒”父亲的对话很经典,父亲告诉他,“当你将来看到你的朋友买车买房时,你会诅咒你当初愚蠢的选择”,“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是失败者,在最后一年退出”
法涵的回答表明他已经有勇气面对自己真正想要的:“做一名摄影家又怎么样呢?钱赚的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很幸福,”
法涵的这些思想是哪里来的?是兰彻渗透给他的,
兰彻对法涵说过:“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激情所在,知道你的激情所在吗?白痴:爱上摄影,却娶了工程学,摄影就是你的激情……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紧随你的天赋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最后告诉法涵:“只要有一点勇气,跟你的元首爸爸谈谈,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某一天,在临终的床上,你会后悔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元首爸爸被说服,“按照你的意愿去活,孩子”。
“如果你们和我有任何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每天起床后都有机会做我最喜爱做的事,天天如此”。
—华伦·巴菲特
老虎伍兹也说过类似的话:
每天早晨当我醒来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敢这样说呢?
—泰格·伍兹
以前我听到这些话时是觉得巴菲特和伍兹是在唱高调,现在才真正体验了其中的奥妙。
我认为影片最大的看点是三号人物莱俱,能让你从他身上学到东西。莱俱家境贫寒,父亲瘫痪在床,姐姐呆在家里不能出嫁,只因为差一辆车的嫁妆,这时候我才知道在印度女孩出嫁和中国的光棍汉难娶到老婆一样困难。
莱俱开始生活在恐惧中,包括那所印度最高水准的工程学院的很多高材生,比如在考试前都在祈祷,拜神和贿赂神,以求的万能的神来保佑他们获得好成绩,在这样恐惧的状况下他们的生活可想而知,后来在病毒的挑拨下跟兰彻保持距离,最后在不想出卖兰彻和被开除的焦灼中选择了自杀。
我重点来说一下莱俱,莱俱的恐惧是如何克服的?是来自于兰彻的点拨:“因为你是个懦夫,对未来恐惧”
“圣戒你指头还多,一个戒指代表一个恐惧,考试,姐姐嫁妆,工作,对明天如此恐惧,今天又怎么能过得好呢?”
通过这部电影能让我们重新理解和定义所谓的成功,就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找到自己的激情而为此努力,当你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成功就意外来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