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要慢慢开动了,列车要走了,列车要去远方了 ……
车上的人,还在匆匆的放置自己的行李,或者打电话报平安。奔赴各地的学子满怀着憧憬或是不舍,为生计奔忙的人们倦色匆匆,不知茫茫天涯,下一站会是哪里。
没离家求学之前,车站给我的理解是,欢乐又带点酸涩的。全家的旅行,亲人的来访,迫不及待的喜悦无一遗漏的表露在脸上;而送他们离开时又隐隐含着些说不出的哽咽。独生子女从小没有什么鸡飞狗跳的童年,开心与否多半和玩伴有关,家里来了亲人,有说有笑,感觉原本的清冷也消失不见了。
后来,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外地求学时,每次去车站之前,心情都要沉重好一阵子,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不想离开,开玩笑的起了名字,叫“开学综合征”。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跟其他的小朋友有些不一样,从不哭闹,来上学时在门口转身跟妈妈说再见,老师就领着蹦蹦跳跳的我到班里等着上课,妈妈极其省心,幼儿园老师也很喜欢我。那时觉得,这样很乖,我会是个好孩子。但后来明白,这种喜欢,其实是建立在我从不给老师添麻烦的基础上。
大学离家时,我和其他大学生,又有些不一样,我会因为要去上学要去外地而好几晚上睡不着觉,难受的掉眼泪。而其他人提着行李箱,潇洒的跟爸妈再见,高高兴兴回校上课。
他们觉得我矫情。去外地上学,意味着自己可以有更多不被约束的时间,也能去各地旅行见识更有意思的世界,何乐而不为?
我也觉得自己矫情。幼儿园时都不会以为去上学就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偏偏开始上了大学,因为离家而无比难过。家人还是在那里等我,朋友还是会相聚,我的故乡也就在不远的地方,可是,在外的我,总是像一头找不到家的慌乱小兽,焦急,难捱。一年可以回去两次,一次可以有一个多月的假期,可是每一次,家人都在以肉眼可得的速度衰老。从前,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回家就有饭香,就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饭,可现在,我不知道他们每天的生活发生着什么。
家人从小培养我独立,可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这大概算是只独立了一半。我可以在外求学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监督自己的学业规划自己的每天的生活,可是不能离家太久,总是挤各种假期回家看看,最舒服的时候,就是回去的高铁上,放下面前的小桌子,一杯水一本书,好像呼的一下,就到家了。
这一路上走来,我跟人群都有些不一样,可是我知道,我乐在其中。
远行的路,也快到达目的地了,万千风声刮过悠长悠长的隧道,暗与明的交替,我很想家,也会好好走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