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载,今天,第四次教先生的《背影》。授课前,翻开教材、教参,却又在数分钟之后合上了;上课时,讲台上的教案,也自始至终从未瞥过一眼。

真正情感的交流,实在不需要提前预设!
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二十年前,我伏在中学课桌上时;三年前,还用苏教版教材时;现在,换用部编版教材。《背影》稳若岱宗,岿然不动于各版教科书中,慈祥安然地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去同岁月碰撞出他们的历世沧桑。正如康震教授点评王安石,“真正彪悍的人生,从来不屑去找让别人看似合理的理由!”真正扣人心扉的文字也向来不需要华丽辞藻的堆砌,《背影》,就以它的诚挚和真实一次又一次震撼了并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一、“父亲”的四个背影
1.文章开宗明义,“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二余年不见”,满满的无奈,淡淡忧伤地开场,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回忆中的背影”,“最”不能忘,那是泼洒在先生心头的一抹浓墨重彩。短短一句话,二十四个字,单独成段,难忘之情无须赘述。
2.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穿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是四次“背影”中最详写的一次,也是文本最打动读者的地方。“探”、“攀”、“缩”、“倾”,几个动词的刻画,“父亲”年老体胖、行动不便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上课时,我问学生,若是你们过月台该是怎样的,几个活泼的男生炫耀着:“跳”、“跨”、“跃”。是啊,二十岁的朱先生如果过去买橘子,应该也是这番情景吧,但是“父亲”不肯坚持自己去啊!赋闲在家,变卖典质还亏空,连祖母的丧事也是借钱操办的,“父亲”还给儿子买“奢侈”的橘子,一股脑都给儿子带上的是蜜甜的橘子,可不是夹着咸菜的白馒头。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旁,铺在座位上的先生的那件“紫毛大衣”是多么扎眼。“父亲”,殚他所及,给了儿子最好的;“父亲”,竭他所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子。

3.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消逝在远方再也找不着,先生开始了他北上求学之旅。“进去吧,里面没人。”父爱如山,深沉寡语,却枝枝叶叶总关情。分别时,倔强着不回首的那个人,却是最不忍直视离别的“玻璃”人,怕转身暴露了挂在面容上的泪水,怕回眸没有勇气再踏出离开的脚步。人海,多少次擦肩,就再也没能相见;月台,多少次送别,却送成了永别!

4.文末,收到“父亲”的来信,毫无逻辑的“身体平安”却又“大约大去之期不远”。我想到了我的奶奶,每次探望她,她总在灶台旁忙忙碌碌半天后,再抱怨昨夜差点一口气就没能再过来,那是她哆嗦着对年老不久于世的畏怯。所以,如果“身体平安”是父亲对远方儿子的宽慰,那“大约大去之期不远”也并非父亲真切所知,而是他实在所惧!此时,父亲肥胖、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又一次闪烁在了先生晶莹的泪光中。

二、先生的四次落泪
如果,“父亲”的四个背影是文章的明线,那先生的四次落泪则是文章的暗线。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因为“未至伤心处”。
1.回到老家徐州跟随父亲一起奔丧,见变卖典质后的“满院狼藉”,又想起刚刚离世的亲人,先生落下触目伤怀时凄凉悲怆的泪。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的先生,还是二十岁的学生,面对生离死别、家道中落,脆弱地又换上了孩童的装扮。伤感,亦无助,索性就簌簌地流会泪吧。

2.分别前,父亲老态蹒跚地去为儿子翻越月台买橘子,先生盈眶热泪。这次是感动的泪,先生读懂了“父亲”的爱与付出。车窗外,吃力地翻越月台的“父亲”,因为付出而轻松舒畅;车窗里,静坐等待父亲的先生,却再也无法抹去那幕“背影”。同样,也是内疚的泪,“聪明过分”的作者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还在心里暗笑过他的迂。这像极了曾经羽翼未丰却自觉可以翔及天宇的我们,小时候,父辈的大手,牵着踉跄的我们跌跌撞撞地去触碰这个世界,而渐渐,蹦跳前行的我们,却回首嫌弃他们行动日渐迟缓。世事螺旋,等我们理解了父辈的爱,我们却再也不会是曾经的那个烂漫孩童。

3.看着淹没于人潮的“父亲”的背影,先生的泪又来了,这次是离别的泪,作者猜见此番别后可能就是数年,北京、金陵,至亲远隔天南海北,想念却不相见。而父亲,不知道还能再等上多少个“几年”?今日一别,在省城谋事的父亲已不再年轻,不知道会不会也会像刚刚买橘子时那般吃力地生活?先生的泪水中又流淌着对父亲的牵挂与担忧。

4.读着父亲的来信,先生读出了父亲对衰老死亡的恐惧,读到了老人对天伦之乐渴望却不得的无助,此时的父亲终于不再是那个在祖母离世时给先生力量的人了,他老了!两年不见父亲,这是思念的泪,为人子女,却无法满足至亲的老来期盼,这更是内疚的泪。
刚刚接完父亲的电话,嘱咐我秋凉添衣,早上上班早,要多穿点,不要“要好看”,说上次去我家看我床上单薄,问我床上的被褥有没有换厚实的。挂了电话,遥望天空,我也仿佛看见了父亲那日渐佝偻的背影。猛然,我想起了什么,再一次拨通电话,联系上在上学途中的儿子,“你今天要默写的拼音,有几个容易错的,你听妈妈给你再拼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