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重要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曆五月初五~

別稱端陽節、端日節、午日節、粽子節、天中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
本來是夏季季的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後在中國演化為端午節,以紀念屈原,有人稱其為詩人節(有些地方是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與新年、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琉球、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起源
端午節源於(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龍的節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
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
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即現在的粽子),投到江裏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劃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吃粽子
粽子是大中華地區、日本關西至北陸地區、越南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互相饋贈。端午吃粽子習俗源自中國東漢,當時,人們已習慣於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間開始吃獨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

划龍舟
在大中華地區、日本、琉球,端午節會划龍舟。划龍舟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因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眾競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遺體。
懸香草
古時候人們在自家的門口掛上艾草、菖蒲的目的是為了驅毒避邪,因為艾草和菖蒲都是傳統袚鬼驅邪聖物。

雄黃酒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製的白酒或黃酒,華人一般在端午節飲用,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
午時水
臺灣民俗將此水稱為「純陽水」、「純陽之水」、「龍目水」,還認為止瀉、淨身、消除四肢無力等多種功用,認為端午午時陽氣最盛。
午時水的用法:
在端午節當天午時 (中午11點至下午1點)取水
1. 可用來洗臉
2. 用午時水加上菖蒲、艾草...等,燒開水沐浴,可保平安健康。

祝大家端午佳节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