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冷暴力”,大家印象中发生冷暴力最多的是在婚姻关系中,结合我们家的具体情况,回想近期两次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冷暴力”都是发生在亲子关系中。
在育儿的过程中,老母亲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与猪队友斤斤计较,所以婚姻关系中的“冷暴力”在我们家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猪队友在老母亲心中的地位还不够高,因为老母亲一心沉迷于孩子的教育中不能自拔。
回头想想事件的起因真的是小的不值一提。(但是为了反省还是要提一下)
事件背景
昨天孩子们的期中考试完毕,老母亲先入为主的以为没有家庭作业,可以放飞自我,那种感觉太奇妙了。但是在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事实是孩子是有作业的。
所以没有按照日常的时间安排,打破了固定作息,先换礼服臭美了一阵然后给奶奶庆祝生日最后一起吃饭,等到想起写作业这一茬已经20:30了。
其实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情,心中不想写,书包扔到卧室门口丝毫没有写作业的动作,复习语文到最后,让拼读不拼读偏偏要默读,老母亲觉得默读ok啊,那默读后咱们要听写10个,在报听写的过程中因为“hou long”拼不出来所以少女果情绪爆发了,不写了,撕本子,然后引起了老母亲和孩子间的肢体冲突。(假模假式的你来我往的拍身体,扔布娃娃),最后老母亲就懒得搭理少女果(开启冷暴力模式),直到第二天早上。
最后的结果是少女果要求晚上一个人睡觉,孩子也真是困呐,因为害怕一个人开着台灯,不到五分钟就睡着了。早上起床,我问她为什么我们昨天要打架,开始嬉皮笑脸的说她睡了一觉早就忘记了。后来想了想说因为只想默读不想大声读出来。
咳,就这么大点的事儿,现在想想,大人都有不想上班的时候,孩子状态不好出现这种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大人我们可能需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想,没啥大不了,积极的引导,调整好状态就对了。时间宝贵,即使浪费,也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而绝非是这种“冷暴力”。
中国法学会曾对3500多个家庭做过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家庭都有过或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且冷暴力不仅仅存在于婚姻关系,在亲子关系中也比比皆是。冷暴力太伤人,既不给你理由也不给你答案,让你一个人置身冰天雪地,烦扰、担忧、心慌、困惑就是不让你解脱。
常见的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
1、你很忙,当孩子呼唤你的时候,顾不上孩子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家长比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无意的忽视孩子的呼唤,有的干脆就是对孩子不耐烦,故意装作不存在。
不良后果:孩子受到忽视,会采用粘人,淘气和破坏性行为吸引家长的注意,或者放弃获得父母的关注,亲子关系走向疏远。
正确做法:当你很忙,或者已经不耐烦的时候,孩子呼唤你,也请你做出及时响应,哪怕是这样回应:爸爸/妈妈现在有点忙,稍后来陪你,好吗?爸爸/妈妈有点手头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吗?请注意,回应孩子的时候请看着孩子,做出正面的回答。
2、当你带着情绪与孩子相处,对于孩子提出的建议响应不热情或者干脆拒绝
不良后果:孩子无从了解你消极情绪背后的原因,他们会归结于自己的原因,或者父母不爱自己,从而缺乏自信,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和内疚的感觉,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正确做法:忘记其他与孩子无关的不良情绪,珍惜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全情投入到与孩子的活动中,表现出兴趣和热情,并且及时赞扬孩子的奇思妙想。
3、表面与与孩子玩耍,陪伴孩子,其实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都会处于这种状态,看着电视,低头看着手机,看起来在陪伴孩子,实际上是心不在焉的应付孩子。
不良后果:孩子会模仿这种心猿意马的做事方式,导致专注力下降,影响学习,并且会模仿这种与人相处的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交习惯,长大后会用这种模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正确做法:要么不陪孩子,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质量的,全身心的陪伴。如果确实暂时不能陪伴孩子,那么就告诉孩子现在有点事情,稍后来陪他获得孩子的理解。
4、孩子犯错后向爸爸妈妈道歉,爸爸妈妈直接拒绝或者冷漠对待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父母怒气没有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还想继续惩罚孩子的做法。
不良后果:孩子就是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完美才是不正常的。而且孩子能够认识错误,并且能够做到道歉,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孩子的认识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有限,自尊心很强。如果爸爸妈妈不能给出积极响应,孩子对于自己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做法产生质疑,影响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或者导致孩子过于沉浸在自责和内疚情绪中不能自拔。影响身心健康。
正确做法: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及时给出正面的响应,告诉孩子犯错就改是很好的行为,能够用勇于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和道歉是非常棒的。对孩子做出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能与孩子互动并积极回应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更积极,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因为孩子渴望得到关注是有学习欲望的表现,下次孩子叫自己的时候,一定要“秒回”!
常常对孩子说“我知道”。有时候,这样简单的三个字比苦口婆心的劝导要管用得多。比如孩子在学校被打了,看到他哭得很伤心,你不要着急找人家家长算账,你先要做的是理解回应孩子的情绪。“是的,我知道你很委屈,我们一起想想怎样解决才好。”等你说完,其实孩子已经感觉好多了。
留给孩子一点空间,不要急于安慰。听说其他小朋友排斥或者嘲笑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感觉不舒服。但你也不需要立刻安慰他说,“他们不对,你是个好孩子”。只是简单地说出感觉就好,“遇到这样的事,肯定会难过的”。等冷静一些之后,他也能更加客观地回想刚才的情景。
孩子是你生的,但他不是你,是独立于你之外的另一个个体,所以请平等地对待他,别以爱之名,用语言暴力、精神暴力伤害他。
最后想提一下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界限不清晰。
亲子界限不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亲代为子女付出很多,把子女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深度地参与其中,甚至代替子女做决定并希望和子女保持亲密感。
作为亲代,习惯了照顾子女,甚至有不少人牺牲自己来成全子女的人生。在子女未成年之前,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亲代的关心和保护;但是成年以后,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生活,亲代如果还是这样对待子女,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可能会引发子女的反抗和冲突。而多数的中国式父母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分离不止发生在物理距离上,更发生在心理距离上。
中国式的亲子关系,最大的痛点就是——分离,就是不孝。
口口声声说爱我,其实父母的爱却那么自私;只有我满足父母内心的想法和需求,父母才会施舍给我爱;我一旦不顺从父母,面对的就是冷暴力,亲情威胁,各种极端方式;即使我结婚了,父母一如既往控制我,精神压迫。
我人生的每一步都要我妈全面操纵;经常以爱的名义做许多非爱的事情,并会告诉我:这样都是为我好。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并将继续延续……
拒绝“冷暴力”,从正面沟通和积极倾听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