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学者李再复的《读书十日谈》
内容梗概:
分为一二辑
第一辑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下分为十日来谈读书。
与大女儿剑梅谈读书
与小女儿刘莲谈读书
与剑梅再谈读书与写作
第二辑
主要谈《红楼梦》的阅读法门和哲学内涵、对李泽厚美学哲学的研究以及和李泽厚对谈鲁迅
精华介绍:
第一日刘再复谈到读书“三步曲”:拥抱书本、穿透书本和提升书本。其中第二步最重要,就是读通。
第二日阅读三听提到李泽厚审美效果三级别:最低级为悦耳悦目:中级为悦心悦意;最高级为悦神悦志。在阅读时引入“神听”,是比“心听”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听了之后或读了之后还必须经历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应用于接受阅读也可以应用于写作应用于精神价值创造。
第三日读思想刘再复还提到了要努力追求两项三通:
文史哲的三通:文学只代表广度历史才代表深度而哲学代表高度。
写散文和论文的三通:学问、思想、文采。
第四日关于隐喻,刘再复指出唯独文学必须靠隐喻取胜。隐喻乃是意像背后的暗示。
第五日中医点穴法即读书要善于抓住书中的“文心”“文眼”也就是抓要害。
第六日“亲兵法门”里指出李教授给学生重要的读书方法:“精读几部最紧要的书,也就是给自己配备一支知识上的亲兵,这样方能八面受敌”。指出要选“亲兵”,要挑选对我们启迪最大而且值得精读反复阅读的书目。
第七日三个连续性,是巴普洛夫的研究经验。连续性意味着锲而不舍百折不饶穷追猛打一天也不停下脚步。即韧性、定力。
第八日学问三宝。李泽厚先生告诉刘剑梅做学问的三个要素必要条件:图书馆;时间;方法。所谓方法,乃是提高判断力为目标而不断积累经验的方法。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第九日点石成金与孤本秘籍是治学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考古考证功夫;另一种是在人们可以常见书籍与现象中道破别人未能道破的见识发前人之未发,是胆识的功夫。前者需要微观功夫,点石成金重在宏观比较点破要害。也有二者兼备的如王国维。
第十日打通中西文化血脉中指出打通三座大山的隧道:西方哲学、佛教智慧、中国先秦经典。这三座无限灿烂的文化巅峰让人们欣赏开掘不尽。
与小女儿谈读书中多提及佛教典故“五识”“二谛”“二脉”“二智”“禅状态”:
学校教育上,指出学校的目标是培育全面优秀的人性而不仅是授业。主张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作为教育的第一目的,把培养生存技能(职业技能)作为第二目的。
作家写作上,进入写作时必须超越世俗角色从俗谛进入真谛。讲人性、个性、审美自性。要放下世俗社会中的角色和原则面对丰富复杂的世界和人性。
两大思想脉络冲突:一.重伦理重教化重秩序;二.重自然重自由重个性。是所有思想家都必须面对的基本冲突。
根本智和差别智,佛学只研究根本智,是探索事物的本质根源最后的实在就是终极究竟的大问题。作家诗人应当具有这根本智,应当有菩萨心肠有佛性和神性。
文学状态,就是“禅状态”,乃是一种超越功名功利超越政治集团市场的超越状态,是一种纯粹精神活动的凝神面壁沉浸的状态。即读书无目的,读书、写作、审美、治学都需要这种沉浸状态。
最后一日突破自己中,指出突破不仅指在学术上于文学创作上突破自己原油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突破原有的精神境界进而提升飞升境界。是从禅中得来的也是一种寻找自救的意念,灵魂健康才可得大自在灵魂生长一步便是远离苦海一步。
以上是刘再复与大女儿小女儿谈读书十日内的精华内容,再次回顾此时觉得受益匪浅,大家之口金玉良言,不仅分享了如何读书更是指导我们如何更好的学习创作修炼自我,分享在此。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