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作者: 子夜书案 | 来源:发表于2020-11-13 09:43 被阅读0次

在看《消失的地平线》时,对其中人的精神世界很感兴趣。

其中最感兴趣的是男主内心活动。

他明明已经厌倦了外界的纷争,明明已经在蓝月谷得到了心灵和肉体融合的满足,明明在这个地方有着外界无法想象的宁静,有着外界向往的高寿,有着外界无法给予的精神世界的大圆满,

为什么还要离开?

除此之外是女主的内心世界,

她的出场不多,只在几个宁静的场合出现,但她的精神象征意味却很重。

入谷时,她才18岁,之后时间几乎一直静止,她的外貌也一直停留在18岁,这对少女来说是多么可望不可即的梦。

对经历过世界的风雨的人来说是这样的,但对于一个一直处于这种情景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枯燥的,没有价值的。

毕竟价值是对比产生的,一个没有比对的宝玉,价值就能珍贵到哪去呢?

而且对于一个被冰冻年龄的人,如何和一群失去活力的老年僧侣有共同的话题。

所以,她恬静,却就不合群。

她有的,是她已经知道的,她不曾有的,却是永远的遗憾。

她向往真正的年轻,真正的热血方钢,她要炙热感情的燃烧,她渴望有一段发生在尘世间炙热感情。

这是她最后选择和年轻的美国小伙一切逃离的原因。

美国小伙可以说是点燃一切的火焰,他的鲁莽, 他的不妥协,改变了男主的命运,将他从静止,假死,避世的状态中拖了出来。

他也将表面如水,内心平静的女主,拖入了尘世。

他改变了整个蓝月谷的命运,原本已经成为接班人的男主被拐走,蓝月谷必然要陷入下滑的命运。

内心啊,真的是像一个小孩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变脸。

这个说法在这本书里就很好的诠释了。

一开始的抗拒,一开始的不接纳,到惊讶,到享受,到不想离开,带最后的破碎,都在一瞬间,那一瞬间的华丽而决绝的转身,让一切有了美丽破碎的震撼,也有了不完美的美。

俗世的一切都只是因为在俗世才有意义,而冻结一切,让精神世界的宁静来代替美好,那是不够的,也是不丰富的,岁月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身在何处都能享受到的精神自由。

宁静不应该成为一个牢笼,平静也不应该成为唯一的选择,时间的长短不代表经历的丰富,一切都在于身体的体验,一却都在于内心的丰富。

中庸或许是个生存的好法门,但绝对不是精彩的生活本身。

相关文章

  •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希尔顿 《消失的地平线...

  •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在看《消失的地平线》时,对其中人的精神世界很感兴趣。 其中最感兴趣的是男主内心活动。 他明明已经厌倦了外界的纷争,...

  •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初读这篇小说时候就被前言吸引住了,书中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架飞机被劫,其中有4人在上面,可是这件事似乎牵涉到...

  • 从未消失的地平线——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在还未深入了解本书之前,仅仅只是对于这个名字很好奇,读完小说之后就更好奇了,一个英国的作者在没有到过中国藏区的情况...

  • 读《消失的地平线》

    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满月照耀着卡拉卡尔的峰巅 峰巅上的雪光 清浅 微寒 此刻,伟大的佩罗 端居在香格里拉的寺院 ...

  • 读《消失的地平线》

    七月,有幸去到云南旅游,但因为高反,并未去到香格里拉最美的地方——稻城亚丁。在旅游途中,看介绍《消失的地平线》所描...

  • 读 消失的地平线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国人笔下认识中国。刚开始还有些做东道主的喜悦和热情,后来因为对香格里拉实在不了解,便坦然做了个旅者...

  • 让“心中的日月”照亮前行的路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前记 说起“香格里拉”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云南的香格里拉市还是哪个地区五星级香格里拉酒店?...

  • 寻找心中的日月

    文/墨凉 图/网络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天晴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

  • 读《消失的地平线》||“适度”的美德

    《消失的地平线》是1933年4月由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国的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hv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