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一篇为某某现象正名的文章,写得不错,所以就把文章结构记录下来。
某事物被污名化,现在要正名。污名和正名,就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矛盾的特点构成了文章立论和驳斥的角度。
1.矛盾的同一性
广受诟病的某事物逐步进化,已经今非昔比,以往的缺点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运动是无条件、永恒的、绝对的,矛盾双方的势力强弱随着运动不断变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以往被广受诟病的缺点现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具体到文章的表述:
1.很多人对xx存在误解,持有偏见,还停留在xxxxxx老印象。
2.实际上,xx早已今非昔比。xx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改良、不断进行改革。
3.某些持有批评观点的人士应该去实地调研,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用老眼光看待在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xx,然后大肆批评,这很不公平。
中间穿插各种实例。
2.矛盾的特殊性
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
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具体到文章的表述:
1.A适用于所有阶段,B是某个特殊阶段的某种特殊的解决方法
2.阐述在特殊阶段采用B这种方法的原因,中间穿插各种实例
3.总结:A和B之间不是矛盾对立关系,二者同为方法论,只是适应范围不同而已
3.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通过此种事物/现象的终极目标和本质来论证该事物/现象的存在合理性
原理: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具体到文章的表述:
1.整个社会是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真理在射程内,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现实
2.A事物的存在符合这一现实要求
基于以上矛盾的三个特点,可以延伸出以下三种论证技巧:
1.被污名化的A事物/现象与普遍认同的道理其实是一脉相承
2.一般认为,B比A更高级。列觉目前B转变成A的各种实例,证明实际上A比B高级。
3.列举几个具有传奇经历的特殊例子。尽管一再强调我们要看总体数据看趋势看成功比率而不是沉迷于某些信息闪点,但在大多数眼里,传奇经历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和极强的说服力。
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自成体系、自圆其说,很多要打脸的说法都能顺利地圆回来。举个例子:
1.韩国朴槿惠丑闻缠身,一般看法朴槿惠要下台了
2.在这样的背景下,认为朴槿惠很稳。
3.最后朴槿惠身陷囹圄,文在寅大选成功。
请问该种现象如何解释?当初的看法是否错误?
回答如下:
1.说朴槿惠很稳,更多的是指朴槿惠所代表的顶层设计在较长一段时期仍能保持压倒性态势,她的竞争对手们所代表的顶层设计是陪跑,不是主流。(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各方力量在朝鲜半岛角力,成白热化态势。朴槿惠的历史使命转变为主动做空,牺牲自己,拆解三星公司这个具有日本背景的大财阀。(矛盾的特殊性,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
3.文在寅虽然和朴槿惠不是同一个人,但是,文在寅所的政策走向与朴槿惠高度一致,换汤不换药。同一个人穿了不同的衣服,同一种顶层设计选择了不同的执行者而已。(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