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来,刚好赶上大姨和老妈在电话里吵架。这俩亲姐妹虽说平常走动的少一些,但是吵架在我二十多年的记忆里还是没有过的。
听了一会儿,俩人说来说去就是一些车轱辘话,掰扯不清楚。挂了电话,向老妈问清原因:我妈跟大姨要账,大姨不高兴了!
大姨欠我家几千块钱,有三四年了。前两年还说说客气话,说手里有钱就给,这两年干脆绝口不提欠钱的事了。
因为年前老妈借钱给我本家一个嫂子,那嫂子就赖账说根本没有借,最后两人吵了一架绝交了,还钱更是不可能。然后老妈就开启清账模式,这不,又出事了。
大姨倒是没有否认借钱的事,但是给了一个更绝的回复:“做人要凭良心,我以前给你家的钱要多过我借你的吧。”然后连十几年前的旧账都扯了出来。翻旧账这种事很诡异,全凭一张嘴,两个人各执一词,无凭无据,还都感觉很委屈。不说对错,单单是十几年前的事,谁又能一桩桩一件件清清楚楚记得呢?
钱回不回来我不确定,但是两姐妹感情一定会出问题的。从我妈身上得到的教训:
一、不要做老好人
我妈是那种特别心软,并且非常拎不清的人。见不得别人在她面前哭穷,因为她说我家以前也很穷,她过过苦日子,知道有多难,所以能帮别人的时候就帮。
可是我认为“救急不救穷”!我家以前是得到过亲戚的帮助,但是借钱做正经事情的我也不反对呀。可我妈什么都不分辨,只要别人求,只要手里有,一定会给。
总结一下她被坑的情况:
有的人明明就是知道人品有问题的。比如那个嫂子,结婚十几年从来不出去挣钱,在家吃吃喝喝看电视。没钱了就找婆婆要,要不到就直接打骂婆婆。
有的人是永远填不满的“心穷”。比如有家亲戚的孩子不学无术,是个街口混混儿,屡屡被警察抓去,家人再拿钱赎回。这家也欠我妈钱,而且很多年了都没还。关键在没有还的情况下我妈继续借出去。她感觉孩子不能回来挺可怜。
有的人超额支出。比如我一个舅舅借钱盖房结婚,结婚后有钱就继续盖房子,接二连三生了四个孩子。要账?不可能有钱给你的。
我妈借出去的钱,我非常赞同的有:学生升学交学费、买房差一点钱(能力相差太多的也不建议超额支出)、生病医药费……
二、做人要有原则
我妈是那种性子特别软,偏偏嘴巴不饶人的人,也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无论对方是好是坏,她都一视同仁,满腔热情,或许还会“忠言逆耳”。可是对谁都好的她,偏偏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她太过“平等”,没有自己的原则。
对自己好的人,应该加倍珍惜,回馈热情;对我不好的人,凭什么要求我?对你冷脸热脸,随我。
可我妈不懂。那些没素质,人品有明显缺陷的人,她都能微笑对待,耐心倾听。那真正善良的人,会怎么看待?会不会认为“物以类聚”?所以从我的角度讲,我妈并没有好的人际关系。
三、借钱要打借条或者留其他凭据
打借条,在我老家农村,基本不可能。首要自己放不下面子去要求,其次别人会莫名地嘲笑你。那么法律意识淡薄,信用危机存在的环境下,留下凭据真的很重要。
即便没有借条,至少自己要有个小本本记下某年某月某日借了或者借给某人多少钱。哪怕最后要不回来,至少可以拿出证据底气十足地告诉对方:你说的跟事实有偏差!
四、强大的内心
借钱这么敏感的事情,借不借,借多少,视交情和对方的人品而定。
但是,从自己选择借出去的时候开始,就要做好收不回来的最坏打算。否则像我妈这样劳心劳力若干年之后,收益不说,本金也亏了,又换来一肚子气,得几天睡不好吃不香。多不划算!所以一开始借出去时就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范围。
我妈的事情,感觉真的只能自认倒霉吧,毕竟是亲近的亲戚,她也不可能多决绝地对待。我也不想再打击她“怒其不争”,或者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因为都不太合适。
自从王先生独立做生意以来,我们自己也常常遭遇被赊账、苦于要账、被赖账的事情。每每想到这些,好难过啊。
要账难,不知道算不算世风日下?
也或许,只是我们不够强大,生活在社会底层,处在生物链的底端,总是无故被伤害。希望我们越来越优秀,社会是不是就会给我们更多善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