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记错,大学时第一次和男朋友生气,就是因为字没写好。扯不扯?!BUT 是真的。去校医室拔牙,完事儿缴费签名,我大笔一挥,潇洒的甩出三个字。自认为还不错,只听耳边有个声音幽幽的说,你那个姓儿写的怎么像个”桶”字?真过分,懂不懂什么叫草书。我狠狠的回敬了男友一个白眼,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人嘲笑我的字体。不过,男友的字写的确实够大气磅礴,够放浪形骸,而且不失端庄雅致,但那又怎么样。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因此,当时我很生气。
不过,因字写的不好遭男友鄙夷,只是一般郁闷,最郁闷是,我的字写的确实很难看!
有种理论说,字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字写的毛糙,性格一定也不稳重。我怎么就当真的听了呢,以至于每每想起这句话,后背就冒冷汗。性格决定一个人命运,字写的不好,那不就等价于命运不好了么?神啊,难道这一生,就要毁在这手烂字上面吗?至今对爸妈当年没有刻意让我练字耿耿于怀。
你看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宋华平就提出,“把中小学书法教学纳入考试”。如果我读小学时,也有这么个提案,并执行了,现在也不至于因为字丑现眼。不过看到消息当时,脑子里恍惚闪出一句话,“把办公室卫生纳入银行KPI 考核”,这两句话总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说实话,个人感觉有点别扭。不是因为纳入考试本身,当某个问题涉及培养下一代时,要想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考试无疑是最凑效的方法。
只是有个担心,当书法被纳入考试后,书法本身的趣味和人们从中体会到书法之美,书法之乐,会不会大打折扣。毕竟,有考试就有压力,而压力无疑又是让一个人讨厌某件事的不二法门。比如,小朋友都爱看动画片,如果你对他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必须看够5个小时,看不够时间,就罚面壁,你放心,几个回个下来,那孩子一定与动画片势不两立。
很多让人享受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掺了自由的佐料。而纳入考试的科目,自由度一定被缩水不少,书法也一样,纳入考试后,大家必争先恐后,挖空心思,竭尽全力,到那时,传统文化之美,还有多少人能体会,就值得认真思索了。传
通过书法,弘扬我大中华统文明,提升未来一代的文化品味,在信息科技时代,拯救提笔忘字的汉字危机,这一切,恐怕通过建立科学的书法教学考评机制,更具实操性。比如可以规定,学校一周固定安排书法课程,聘请专门的书法老师,进行专业书法教授,避免沦为形式主义。
对于书法这项“国粹”的关注,属于文化范畴,既是文化,熏陶更重要。于其霸王硬上弓,硬生生纳入考试,不如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唤醒国人对审美素养的追求。
多举办主题明确的宣传活动,电视台各大媒体,五花八门的书法活动举办起来。强化人们在书法的认识,助力书法进去人们的日常生活,实乃良策!










网友评论